吕布在虎牢关首次披挂上阵,有过几次单挑,战绩辉煌。他先后刺死河内名将方悦和张扬部将穆顺,又砍断孔融部将武安国的手腕。吕布打败公孙瓒后,激怒了张飞。张飞挺丈八蛇矛与吕布大战50回合,关羽和刘备先后上来助战,才终于打赢了这一架。从此以后,谁都知道吕布的厉害了。只有猛人和狠人,才敢找吕布单挑。猛张飞多次闹着要和吕布战上300回合。

他曾经与吕布大战100回合,不分胜负,很了不起。另外一个以勇猛著称的名将许褚,也曾单挑吕布20回合。在后方掠阵的曹操见势不妙,说:吕布非一人可敌也。于是派出典韦、夏侯元让等6员大将上前群殴吕布,这才把吕布打败。关羽也不怵吕布。他曾经横刀立马,准备单战吕布。但是张飞杀了过来,吕布见状不战而走。关羽于是单挑不成。

发现个有趣的问题,《三国演义》前期经常单挑,后期基本都是群殴,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三国名将都死光了,剩下来的武将已经不多了,而且到了后期,大部分是斗智谋和群殴,很少单挑了。我们就以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结束为界线吧,夷陵之战前,包括夷陵之战,算三国前期,夷陵之战后算三国后期,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三国名将死在前期。夷陵之战结束,在《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只要是八十五回之前死亡的武将,都算是早期武将。

三国演义开场不久,董卓之乱时,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派吕布出战,接着就是著名的“三英战吕布”,吕布作为天下第一的武将,以一敌多是吕布的特点,吕布还曾一人独斗曹营六员大将,而三国中唯一能与吕布单挑的是张飞,可惜吕布最终死在第十九回。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华雄杀死了祖茂,程普杀死了胡轸,三英战吕布前,关羽与华雄单挑,砍死了华雄。

三国演义中第七回中,江东猛虎孙坚攻打刘表,被黄祖手下放暗箭射死,孙坚去世。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中,关羽在白马之战中,突袭颜良,一刀砍死了颜良,不久,关羽又遇到文丑,仅三个回合又砍死了文丑,河北四庭柱一下死两个。接着就是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一路连斩六将,大多是单挑一二个回合斩杀的。曹操手下的头号猛将典韦,在《三国演义》第十六回中,为了救援曹操,挡住张绣的追兵,最终战死。

典韦可是三国时期,排名第三的猛将,死的有点早了。《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小霸王孙策之死也甚是可惜,孙策是孙坚的长子,被许贡的三个门客所伤,孙策伤重后,请了个叫于吉的道士来治病,结果惹怒了孙策,被孙策杀了,后来于吉的魂魄纠缠孙策,孙策也因此而死,一代小霸王也死了。《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定军山之战,黄忠斩了夏侯渊。

而武将集中死去最多的时候,发生在襄樊之战到夷陵之战之间,比如说庞德在襄樊之战中,被关羽所杀,而关羽之后也被孙权俘虏并杀害。关羽死后不久,其魂魄杀死了吕蒙。夷陵之战前,张飞因为鞭打手下张达、范疆,在一次喝醉酒后,被张达、范疆两人暗杀,斩了首级,三国第一单挑王张飞死了,少了很多的单挑戏。张飞和很多武将有过单挑,比如天下第一的吕布,张飞从来不怕吕布,一看吕布就找他单挑,张飞还曾独斗过曹营八员大将,一个回合生擒郝萌,十个回合杀纪灵,跟马超单挑二百三十个架合,不分胜负,这算是整个三国单挑成绩最高的武将了。

江东猛将太史慈在合肥之战中,被张辽射杀。夷陵之战中,武将死的更多,首先是黄忠被马忠射中一箭而死,马忠又被糜芳和傅士仁所杀,关兴杀了潘璋,甘宁被沙摩柯一箭射中额头而死。夷陵之战,整个三国的名将死的差不多了,蜀汉五虎上将死了四个,关羽、张飞、黄忠被杀,马超病死,只剩下一直赵云,年纪也大了。曹魏方面,比如典韦、庞德、张辽、徐晃、夏侯渊、夏侯惇全部去世,除了张辽和夏侯惇是病死的,其它都是死在战场上。

《三国演义》中,武将真在阵前单挑吗?士卒为啥不一拥而上恁死那上阵的铁憨憨呢?

罗老先生喜欢单打独斗,比如过五关斩六将,在东岭关,守关将领孔秀明知道打不过关羽,但还是要决斗,不知道关闭城门,乱箭射死关羽。这是小说为了情节需要,安排的剧情。但在真实的战斗中,虽然纯粹的单打并不多,但集团冲锋,基本上还是一对一的单打。两军对垒,摆好架势,不一定先是主将对阵,一方战败之后才开始厮杀。大多是情况下,一开始,一声令下,就直接进入混战阶段。

在冷兵器时代,如果士兵训练有素,基本都是兵对兵、将对将。作为战将,武力值一般会高一些,杀几个小卒解决不了问题,主帅不跑士卒不敢撤退。步兵对步兵,骑兵对骑兵,将领对将领,这也是作战的基本法则。确切地说,就是集体单挑。类似于近、现代战争中,拼刺阶段的白刃战。一方士卒集体去恁对方的主将,那么,对方的士卒也会集体来恁自己一方的主将。

否则,那对方的士卒就是木憨憨,对方的主将也不干哦。襄樊之战,就是典型的士卒集体去恁对方的主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派遣徐晃率领大军来抵抗关羽。关羽与徐晃是老乡加好友,二人阵前叙旧聊天。之后,徐晃下令全线出击,得云长首级者,赏金千斤。关羽惊恐,两军混战,关羽被击败,徐晃长驱直入,连破关羽十道鹿角营寨,大败关羽。

如果一对一单挑,徐晃未必就怕关羽,但绝对没有战胜他的把握。徐晃也不傻,就采用士卒集体恁他的方式,打群架,把关羽打败了。这是一般古战法通行的法则,否则还要那么多士卒干嘛。除了几个勤务之外,就要一个主将就行,罗老先生何必,一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对阵。因此,战场不是跑码头、闯江湖,动不动就单挑。利用士卒去恁死对方主将是通行的方法。

全战三国里面,为什么武将单挑都是下马单挑,而不像《三国演义》里直接在马上单挑?

《全面战争:三国》作为最近的爆款游戏,无数人还沉浸在匡扶汉室,争霸天下的游戏进程中,作为演义模式中的一个亮点,武将单挑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武将间对打动作行云流水,动感十足,就像在欣赏一部武侠片,但是看得多了,有的人就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武将单挑全部都是在马下,而不像三国演义里面都是在马上单挑?其实这个问题需要多方来考虑:1从游戏时间考虑,一局对战中,武将马下PK,两个武将就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双方互用技能也能打的有来有回,而如果是在马上,为达到如同现实的游戏效果,就必须让马有一个冲刺的空间,而且每次两马错蹬武将间可能根本就互相打不到白白浪费很多时间。

像三国演义里说的大战三百回合,就是来回冲锋300次,这根本就是让双方武将在一场战斗里什么也干不了,全部是单挑去了,这就与《全面战争:三国》演义模式的设计初衷相违背。2从经费考虑,《全面战争:三国》在制作时,是用了专门的动作捕捉系统来制作武将单挑,正是这种大资金投入才能有如今游戏中单挑系统的逼真,但这一切还只是建立在马下。

如果还要包括马上单挑,那涉及的人与马的协同,动作设计的观赏性,投入资金必然是成倍数的增长,这对于一个游戏制作来说可能得不偿失。 当然,全部是在马下单挑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武将单挑完后,必须有一个上马的过程,而如果你当时单挑是在敌人中间发生的,那么单挑完你会发现自己武将就在马下被一群小兵围住了。而有时更甚,武将还没上马,你却已经指挥武将去冲锋,就会发现武将背着大棒子小短腿一路小跑去战斗。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单挑  越牛  武将  三国  将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