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朱元璋已知道中计,准备扣押杨逍。杨逍淡然道,他和张无忌并无反心,但若朱元璋苦苦相逼,反而会逼得他们不反也反。此时,太子朱标已被擒住,若他能够安然出宫,太子也必然无事。朱元璋闻言一愣,随即发出一声大笑,说今日一切都是误会,蒙古人已被逐出中原,汉人之间应精诚团结,共建盛世,说完命人将杨逍送到了太子府。

所有人在太子府汇合之后,朱标亲自将张无忌等人送出城外。众人问张无忌眼下该去何处,张无忌尚未答话,小昭先开口说道,大家不如乘船出海,前往她父亲韩千叶的灵蛇岛。灵蛇岛地域宽广,岛上还有数座大山,可供躲藏。众人纷纷称是。张无忌望着赵敏、小昭、周芷若和殷离,看着四女容貌一如昨日,不禁想起十年前四女同舟,自己夜间所做的那个绮梦来。

《倚天屠龙记》明教教主是张无忌,为何最后朱元璋登上帝位?

谢邀@悟空问答。小哥出品,必属精品!《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非常受大家欢迎的一部,其中男主角张无忌堪称金庸先生所有武侠小说中最完美的男主角,他武功高强,宅心仁厚,妙手回春,最后一统江湖,成为一代大侠。但是,为什么张无忌这么出色的人物,没有成为推翻元庭开创大明王朝的第一人呢?其中又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小哥详细分析。

第一:遵循历史。在历史上,是没有张无忌这个人物的,而金庸先生塑造张无忌的原型,其实是参考了元末明初人物韩林儿。韩林儿祖上是赫赫有名的抗元领袖,到了他父亲韩山童时代,依然是各地抗元义军的领军人物,后来韩山童被叛徒出卖牺牲,其下属白莲教教众继承了韩山童的遗志,继续抗元大业。后来刘福通等人攻克了颖川,接韩林儿至毫州,推举为帝,号宋,年号为龙凤。

他们的起义对于叫做红巾军。随后的几年,由于战事失利,致使朱元璋坐大,最终被朱元璋设计沉江。所以说,历史上击败元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张无忌无心于民生大计。纵观全书,张无忌一步步名扬天下都是被逼的,他解光明顶之围,因为自己的义父金毛狮王,外公白眉鹰王都是明教之人,自己的母亲也是明教之人(天鹰教是从明教分裂出来的),他清楚明教所作所为,并不是江湖人口中的“邪魔外道”,他解少林寺之危,是因为他想化解明教和江湖正道之间水火不容的相处境地,他赶赴武当派,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武当五侠张翠山,自己的师公张三丰真人有难,武当派危机,他岂能不去救援?他当明教教主,也是非常无奈的,并且经常萌生出等义父金毛狮王归来,他就遵阳教主遗命,传位给金毛狮王。

张无忌对于蒙古人并不是嫉恶如仇,他疲于江湖奔波,忙于化解各大门派的纠纷,自己是焦头烂额,身心憔悴,这都是被逼的,假如江湖太平,各门派本分安宁,他又怎么会在江湖中厮杀打拼?张无忌幼年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流落江湖,在混乱的江湖秩序中小心翼翼的艰难的活着,所以他的追求也非常简单,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找个没有武林纷争,没有尔虞我诈的地方,安安静静的过小康生活。

所以说,张无忌的心性决定了他不会去打天下争天下,最后,他传明教掌教之位于杨逍,和赵敏过二人世界去了。第三:朱元璋势大。在《倚天屠龙记》三联版中,金庸先生最后对杨逍的评价是“年老德薄”,而对朱元璋的描写了“羽翼已丰”。只不过再后面的新修版中,删除了这些情节。根据《大明英烈传》(单田芳老先生经典评书之一)记载,朱元璋称帝之后,苏州王张士诚,南汉王陈友谅不服,朱元璋亲自出征,这期间他得到胡大海,刘伯温,常遇春,周颠,铁冠道人等很多江湖人士的帮助,最终扫平反贼,统一了江南七省。

《大明英烈传》虽然是野史,但是周颠,铁冠道人却都是明教五散人成员,常遇春也是明教之人。可见朱元璋长期在底层率领大家进行抗元大业,深得民心。而五散人本来就不服杨逍,这些人生性乖张,张无忌离去传位于杨逍,时间一久明教内乱又生,所以才有了杨逍“年老德薄”,说白了就是没人服他,而朱元璋奋战在抗元第一线,不管是战绩还是拉拢人心都做的非常好,风头完全盖过了杨逍,最终“羽翼已丰”,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就是张无忌回来明教,再想指挥他,估计都很难了。

点评:在张无忌登场的时候,虽然金庸先生为他安排了悲惨的生世,这符合先生武侠作品的一贯思路,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张无忌得奇遇,遇贵人,一帆风顺的来到世人面前,走上武林领袖的位置,而张无忌最后携挚爱赵敏归隐,这也算是金庸先生为张无忌安排的最好归宿了。谢谢大家。欢迎大家多多点赞支持小哥原创。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魔教  战记  屠龙  自带  复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