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与T-72相当的第三代坦克,也就是从85-IIM(90式)坦克起,中国主战坦克的乘员数量变成了3人,包括96式、99式主战坦克都是如此。进入新世纪以来,反坦克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坦克防护能力面临巨大考验,为此,各国都在探索新的革命性设计,用以提高作战效能、增强坦克和乘员生存能力。除了各类主被动防护技术之外,还包括新的坦克操控机制。

在这方面,俄罗斯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已经先行一步,由于采用无人炮塔,3名乘员集中布置在车体前部,通过显示屏和遥控装置操纵坦克行进和作战。这种无人炮塔不需要像三代坦克那样加装厚重的装甲,减少的重量可以全部用于加强车体防护,据称其首上装甲的物理厚度高达1200毫米,防护能力远超M1A2、豹2A7等传统坦克。

这种布置方式,不仅增强了乘员防护,还使乘员与弹药舱、燃油完全隔绝,即便坦克弹药或燃油殉爆,也大大降低了对乘员的伤害。这种设计思路应该是未来主战坦克的发展趋势,包括美国、德国等,都在研究新一代使用无人炮塔的坦克,驾驶操作体制包括3人制甚至2人制。从技术上来说,这种无人炮塔完全没有障碍,至于何时广泛应用,主要看具体的军事需求。

由于4人制坦克仍然广泛应用,因此这里主要介绍这种坦克乘员的分工情况。4名乘员分别是:车长、炮长(一炮手)、驾驶员、装填手(二炮手)。车长,是全车的指挥员,负责坦克的作战指挥和协同,通常位于炮塔右侧。作战前,车长下达作战任务,明确行车路线和进攻目标。行军和作战中,车长通过车内通话器向本车乘员下达口头命令,乘员遵照执行。

很多新型主战坦克都装备了车长超越射击系统,车长对坦克炮的控制权比炮长高,因此可以直接快速调炮,使火炮大致瞄向目标,然后交由炮长精确瞄准射击。车长同时负责通信联络职责,通过车际信息系统和地面导航/定位系统,及时掌握上级的命令、友邻的位置,以及本车燃油量、炮弹数量、车速、位置等。从观察条件看,以车长的观察条件最好

不仅所处的位置最高,而且使用的观察仪器最齐全,周视潜望观察镜可以进行360度全周观察。另外,操控炮塔撒混的高射机枪,也是车长的职责。现代主战坦克对于车长的能力素质要求很高,除了熟练掌握坦克的性能并及时准确下达指令外,还要掌握战场上与坦克作战相关的武器知识,做到军事技术过硬,才能把战车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炮长,是坦克火炮的操控员,“打炮”是他的主要任务,通常位于炮塔左侧靠前位置。操控使用坦克炮,首先要高速转动炮塔及火炮,使火炮身管大致指向目标,还要测量本车至目标的精确距离,待精确瞄准目标后方可击发射击。同时,还要观察射击后效,以便确定是否实施“二次打击”。炮长的瞄准镜视野较小,但精度最高,放大倍率较大。

有了现代化的坦克火控系统,不仅提高了射击命中率,缩短了射击反应时间,也减轻了炮长的脑力和体力负担。炮长,是坦克里的“第二把手”,当车长不在时,可以代行车长的职责、。炮长的车内通话器可以通过无线电台对外通信联络,而驾驶员和装填手的通话器则只能用于车内通话。装填手,专职为坦克炮装填炮弹,位于炮长后方。如果把车长当做坦克车组的脑力劳动者,那么装填手就是不折不扣的体力劳动者了。

现代坦克的炮弹重约20kg,弹长约0.8米,装填手要用一只手保护弹头引信,另一只手要用力推弹入膛。可以想象,在狭小颠簸的坦克里,装填手必须保持站立姿态,以每分钟6发的速度装填炮弹,这个工作强度相当之大。除此之外,装填手还要协助炮长,进行战场观察。驾驶员,就是坦克司机,位于坦克前部的独立驾驶舱内。这个司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坦克目视镜可以望多远?怎样控制打击精确度?

谢谢邀请!兔哥回答;坦克是重装甲兵器,拥有厚重的装甲是其最大的特点。坦克作战中为了乘员安全的需要,所有乘员都躲藏在坦克车体内,因此,包括驾驶员、炮长、车长都必须借助潜望镜,瞄准镜,观察镜来对车体外的战场环境进行观察作业。这样一来观察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如把脑袋探出车体观察效果好,但战场环境下,坦克又是冲锋在前的急先锋,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一但受到打击就会使整个坦克的作战受到影响,坦克乘员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经不起折腾。

下面兔哥介绍一下坦克各种观察瞄准镜的使用情况;坦克各种潜望镜,观察镜,瞄准镜的作用;(1)坦克驾驶员有用于车辆驾驶的潜望镜,这是坦克驾驶员驾驶坦克唯一的观察通道,坦克驾驶舱很小,只能坐着往前看,想转身都不方便,在驾驶员前面有一个或是几个潜望镜,通常最多三个。驾驶员潜望镜不具备倍率放大功能,为的是能真实看清道路情况,视场约60°,三个的视场120~180°,不能看全坦克两侧的情况,也没有后视镜,安上一炮就得震碎了,没用。

坦克驾驶员有用于夜间驾驶用的夜视镜,如,红外,微光夜视仪等,但分国家,必竟这也是科技实力的展现。驾驶员不需要视场很大,有车长指挥行动,车长可以说是驾驶员的第二只眼睛;下图是坦克驾驶员潜望镜↓(2)车长周视潜望镜;这是整个坦克上唯一的一个可以对坦克外面进行360°观察的潜望镜,是整个坦克的大脑和眼睛,战场环境下的对外观察,警戒是车长的职责,并下达攻击命令。

车长的周视潜望镜车长通过车长观察镜对外观察,通常采用小倍率,大视角,方便对周边环境快速搜索,也有利快速捕捉到目标;目前第三代坦克车长瞄准镜具备微光夜视功能,发达国家通常为车长安装可见光和热成像两套观察装置,称为“双通道昼夜观瞄”装置。同时具备“猎—歼”功能,也就是可以超越炮长对目标打击。车长和炮长实战中采取相互配合的方法,提高对目标的快速发现,快速打击;下图最高处的就是车长观察镜↓(3)炮长瞄准镜,这是炮长用来瞄准目标的主要工具,炮长瞄准镜通常采用大倍率,小视角,利于精确瞄准射击。

炮长瞄准镜同样具备夜视功能,现在三代坦克炮长瞄准镜和车长全景观察镜都具备“猎—歼”功能。车长可以将搜索到的目标提供给炮长,由炮长瞄准目标进行打击;下图炮长瞄准镜图片↓坦克炮长如何瞄准目标精准打击;炮长利用炮长瞄准镜瞄准目标,炮长瞄准镜有倍率放大功能,采用潜望镜式,这也是目前最先进的布置方式,使炮长更安全。

我们知道坦克行驶中会上下颠簸,要想实现对目标的打击,仿佛就是骑马射箭,很难控制。因此,现代坦克的火炮多采用双向复合稳定,使火炮的炮口指向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平面上,独立于车体的摇摆不定之外。现在先进坦克的炮长的瞄准镜采用了稳像式的结构,是目前最先进的。通常有两种成像模式,即上反式和下反式。外面景像通过上反射镜和下反射镜两次改变传播方向,因此,只要对其中的一个反射光源进行稳定,让其不受车体颠簸的影响就能实现目标稳像作用。

稳像式火控系统具备瞄准线独立稳定,和火炮伺服机构相连,火炮通过伺服机构跟随瞄准线运动,因而从瞄准镜里看到的目标是固定不动的。火炮的伺服机构和稳像式瞄准镜的控制由陀螺仪控制。这样任由坦克颠簸其瞄准线和火炮始终处于一个水平稳定状态,对目标进行精准的打击。当然,有一个限度,就是不能超过坦克的火炮仰俯角的活动范围,否则就不灵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坦克  3d  3D  出奇制胜  争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