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商容当时要纣王擦掉,说女娲乃上古正神,如此作诗,亵渎圣明,神而有灵岂不恼怒降灾?朝歌百姓怎么说?纣王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如此写诗,是在赞美女娲娘娘的性感漂亮,百姓见了也会认同,即使女娲娘娘看了也会高兴的。也许纣王和现代人的思维逻辑一样,太超前了,现在如果大夸一个女人性感漂亮,她一定会很兴奋的。纣王不听谏阻,就带众文武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其实那天女娲娘娘去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了,回来看到粉壁上纣王留的诗,不由大怒,大骂昏君无道,遂即来到朝歌上空,要给纣王一个报应。正行间,却被两道红光挡住,因往下一看,知道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只好回宫。在女娲宫,女娲娘娘用招妖幡从轩辕墓招来三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

女娲吩咐三妖,说成汤旺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圣主已生。要她们隐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待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但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女娲答应让她们修成正果。于是三妖叩头谢恩,化清风而去。女娲娘娘因恼怒纣王题诗亵渎自己,就命三妖下界惑乱纣王,毁大商天下,以助武王伐纣。她这样做虽说是为了泄愤,但也是为了顺天应人。

因为她知道殷商气数已尽,凤鸣岐山,西周当兴。这说明天界早有安排,女娲娘娘本是庇护殷商的大神,胳膊拧不过大腿,鸿钧老祖和上天安排,她也无能为力,只有保留意见。但纣王这一亵渎诗,却彻底激怒了女娲娘娘,放弃了自己力挺殷商的执念,转而支持起上天的兴周伐纣了。不过,纣王登基以来,在闻太师等人的辅佐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治国理政上,还没有出现大的过失,也没有做劳民伤财及伤天害理的事,可自从女娲娘娘放三妖入宫后,纣王性情大变,害皇后,杀黄妃,筑鹿台,建摘星,制炮烙,设虿盆,敲骨髓,剖孕妇,还与妲己开酒池肉林,纵情淫乐,残杀大臣百姓,搞得民怨沸腾,诸侯离散,正因为如此,周武王兴周伐纣才得以顺利实施。

女娲娘娘如此助周灭纣,是不是太有点儿不讲正义道德了?商纣祖先及商纣王泉下有知,恐怕也要冤天狂地了。不过还是那句话,圣人之下皆蝼蚁,不管正不正义,圣人决定,天地难改。一尊泥塑像,再栩栩如生,依然是泥塑的,能会有多少表情呢?女娲娘娘作为朝歌的保护神,也许是不同意兴周灭纣的,女娲宫的一阵狂风,纣王的淫兴,改变了女娲娘娘。

妲己祸乱天下是女娲娘娘吩咐她做的,为什么成功后却被杀?

妲己祸乱天下是女娲娘娘吩咐她做的,为什么成功后却被杀

作为女娲娘娘这种圣人,不可能因为个人原因派人去祸乱天下,一般来说这种是要符合整个天下的大势,对于纣王和殷商来说是他气数已尽,没有妲己来惑乱,也会有其他妖魔鬼怪来祸乱,女娲娘娘派妲己来祸乱只是加速殷商灭亡的进程。还有就是给这些渡杀劫的神仙提供理由和战场。所以对于妲己来说,作为棋子就要有棋子的觉悟,大部分神仙在封神之战中战死,所以妲己因祸乱天下被杀也不是什么说不过去的。

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的,祸乱天下总要有人背锅,所以妲己被杀就是理所应当的。《道德经》中曾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棋子自然会被使用后被放弃。当然这里面也有妲己自己的原因,妲己的任务只是加速殷商的灭亡,本来她应该顺势而为,让殷商陷入战争和无序状态,勾起纣王本身的恶念就行,这样以来可能妲己的结局会好一点,但她却因自己的私欲、享乐造了太多的杀孼,这本就是取死之道。

《封神榜》妲己替女娲颠覆了商朝,妲己被姜子牙杀,女娲没救吗?

一部《封神演义》,实际是用神魔的世界来影射当时的封建政权。就像通天教主领导的截教,在封神大战之前就有了万仙来朝之称,堪称风头一时无两,甚至截教门下有众多披毛戴甲、湿生卵化之仙人,这些仙人本体是什么啊?只妖啊,再想一下,当时的妖族大佬女娲娘娘的面子上能过得去吗?通天教主有没有考虑过女娲娘娘的感受呢?女娲娘娘掌管着妖族的至宝招妖幡,能不能招得动通天教主门下的众妖呢?我想恐怕是不能吧,要不在女娲娘娘在祭出招妖幡后,怎么没有提到有通天门下的妖怪呢?其他圣人眼看着截教势力不断扩张,地盘统共就这么点,你占得多了,我占的自然就少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妖怪  神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