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野宣之先生倒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在日本被称为“笔记本作家”,凭借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日本商界大行其道。这本《如何有效地阅读一本书》,就是其成果之一。 《如何有效地阅读一本书?》看题目还真是直白明了呢。书中的行文也是一样的风格,语句简洁,通俗易懂,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甚至一边读一边能在脑海中浮现奥野先生在书店的柜台边徘徊,在地铁的车厢里阅读,在书房的书堆边苦读的画面。

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就是你身边的一个老朋友,他会时刻鼓励着你,让看书这件事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而我看《如何有效地阅读一本书》时,还有一种奥野宣之先生是一位料理师的幻想,把阅读当作做料理,从设计菜单——选书,采买食材——购书,再到各种方式的加式烹饪——摘抄、笔记、整理、书评,再后细细品尝——反复阅读,如此美食落肚,知识也就学到手了。

设计菜单及采买:特地思考明天想吃什么总是个难题,可平时却经常会突发灵感,觉得这也特别好吃,那也特别美味,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想吃的记录在笔记本上,到时候更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选书也是这样,不是要大海捞针似的,凭缘分找到那本命中注定的书,而是把平时想要了解的,感兴趣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甚至可以提前做一些查询工作,就自然知道自己想要买什么书了。

这样胸有成竹地去一趟书店,目的明确,能够用最短的时间,买到最想看、最有裨益的。食材在手,样样皆可煮炸煎炒,各有不同风味。䓍䓍翻书只是囫囵吞栆,只能判断食材是不是新鲜够味,终难得其真味。写读书笔记就是对于书本的烹饪过程: 最简单的料理方法可以摘抄,这里的摘抄不一定非得摘抄书中高精玄妙的精华,也不一定是非要自己相当认同有共鸣的,特别值得摘抄的是“原来不觉得,这么一说觉得很有道理”的思想点。

第二层次就是写读书感想。如果说阅读是一种输入,那么写感想就是一种思想的输出,为了写感想而去好好读书,其中的关键是要写出发自内心的语句,这一方面是倒逼自己进行思考,另一方面也是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奥野宣之先生还着重地把摘抄加感评论的学习方法,称之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听起来好像很难,毕竟只要一提笔,一般人都会觉得没什么可写,有东西可写也会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

没关系,奥野先生的起点也并不怎么高,哪怕写一句“太棒啦!”天长日久,也能看到坚持的效果。 做记号也是一种加工方法。划不同的线,贴不同的便利贴,甚至还有折不同的书角。当这本书遍体都留下了你的痕迹,这道菜肯定也作得差不多了。张泉林曾说起过,她所遇到过的最后读书的人,就是莫名的编剧史炎,他总是随身携带至少五本书,而且每一本都是贴起了便利贴、书签,内页也满是他留下的所想所悟,可见是把这本书给彻底吃透了。

有了如此这般的精心料理,一道道美食呼之欲出。然而这还不算把一本书给彻底消化了。除了一遍阅读,还需要二遍阅读,甚至三遍阅读。哪怕不看整本书,也需要留出专门的时间来细细阅读自己做的笔记,精华都在汤里,好书就需要反复地读。除此之处,将读书笔记中的信息进行索、输入电脑,方便以后随时查找调用。而就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书中的精华才成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养分,慢慢渗透到了每一个毛孔血管了。

当然,身为一个妙厨,除了要掌握料理的基本流程,更要掌握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窍门、小秘密。《如何有效地阅读一本书》中罗列了一共十九条小窍门,供大家一一尝试。比如建议在案头把书堆成山,建议在枕边只放经典名著,建议同时阅读三本书......诸如此类,新奇有趣。然后细细品读之后,就会觉得奥野宣多先生不愧是“阅读大师”,这些无关痛痒的小举动都是暗藏心机,不经意间就能让你的阅读效率提升一个咖位。

三周岁的孩子看什么书,做什么游戏好?

俗话说三岁看八十,孩子的教育确实要从小抓起,各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三岁的孩子开始具有一定表达能力。这个时期小孩的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感知,了解环境中的事物现象,激发发现探索的愿望;具体的说就是多接触新事物,认识新事物,胖孩子保持对好奇心。2.了解自然社会及人的关系;了解简单的自然界的事物之间得联系,人与人的关系。

3.利用多种方式去感知和认识事物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4.培养多方面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时期应以具体的图书为主,培养孩子识图,表达,看图说话,理解事物发展得简单规律为主,识字,背诵等灌入式的知识学习为辅。例如,一个孩子认识很多字,他在看有文字注解的图书时就会直接读文字,从而忽略可看图思考的罗辑思维过程,长期下去,思维和表达力就会落后,创造性得疲劳就会欠缺。

一本书,读过故事简介读过书评,还需要亲自从头到尾一页一页的读一遍吗?

无论读什么书,首先的一条是完整地去读好原著!当然除去那种对你提不起任何兴趣的书,你既然对一本书的内容毫无兴致,那就完全没必要去读它了,也根本不可能读得进去。你既是喜欢上了一本书,就应该一页页把它认真读好。每当有一本书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甚至可多读几遍,仔细把握细节,认真玩味书中美妙之处!以便增强对情节故事的精准记忆,形成自已的判断性意见和观点。

但这並不排除前人的研究性成果。也需要认真阅览书的序言,导言,前言。这其中往往带有指导性质的意见和观点及看法。不能忽略!在有关序言中,介绍的是作家的生平事迹,写作年代,以及作品的大概故事情节,美学思想,艺术特色和创作成就。这对初次读的人来说,可大有益处。优秀的前序言作者,鉴赏能力强,往往独具慧眼,能抓住中心思想,体悟到作者文章的精华之处!再加上文笔优美的话,会激发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共鸣!想当初我在读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一书时,因参阅了别林斯基的有关对《当代英雄》所作的美学批评文章,对当代英雄这部书的精湛之美,可谓大开眼界。

认真去读好书的每一章,才能有致地把握好故事的来龙去脉,真正使自已有确切的阅读体验,领略书的文采华章。千万不要一般地去看一些故事提要,就自以为懂得或掌握了一部书,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故事提要是苍白无力的,冷冰冰的叙述,是没带任何热情的,毫无诗意的干面筋。绝不能满足於这种读法!假如纯碎是为了应付应对去考虑问题。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奥拉  解析  辅助  战场  制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