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为了性能,不改最完美改装这件事和中国的武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喜欢的是它的一招一式,而非真正的战斗力,后者只是一个旁观者眼中的美丽幻想罢了。汽车改装文化最早起源于赛车运动发达的欧美,后来渐渐蔓延到全球,在一些较早接触改装的国度里,玩家们对改装车的认知已经相当成熟。中国算是接触改装文化较晚的地区,因此不少入坑者的想法过于浪漫,它们很难把现实和幻想区分开,天真地认为自己刷了ECU,换了大轮毂和大卡钳,改了短簧和排气,加了大包围和尾翼,就可以爱车变战车了。

可事实恰恰相反,99%的车改完之后不但没有表现出飙升的战斗力,相反变得特别难开,这和“完美”二字完全背道而驰。什么是完美?答案是平衡。其实每辆被我们从4S店提走的原厂车就是最完美的,那是成千上万名工程师经过四到五年的开发周期创作出的艺术品。在特定的成本、市场、定位等限制条件下,车辆的动力总成、悬架、转向、制动、车身、内饰、电子系统都已经是最完美的组合了,任何在此基础上的修改都将是画蛇添足,会打破原有的平衡,让车变得不好开,甚至不安全。

还记得我开头说的那个圆吗?如果你想把这个圆捏的更圆,要么不捏,要么就坚持捏出无数个棱角让它重新变成一个更大的圆。就单从氪金的层面你就做不到,除非你愿意花费至少十倍的车价去改装,就像WRC的赛车除了车标全都和原厂无关一样,即便那样,WRC的车仍然远远谈不上完美。改装是一种态度,没什么丢人的不要被那些来自“性能”玩家,以及那些自视清高的看客的嘲讽所吓倒,不要认为自己处于鄙视链的底端。

站在鄙视链顶端的人都是自大的傻子,所以如果你认为在轮子上装跑马灯很炫酷,那就去装,如果你认为加一个大尾翼很风骚,那就去加。一辆车怎么去改都是属于你自己的态度,一种把汽车从代步工具升级成文化的态度,文化不分高低贵贱,只分你自己喜不喜欢。改装不存在什么完美,那些所谓把车改得很完美的人都是在自欺欺人,那是一种自卑,无法接受自己不完美的自卑,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缺陷。

汽车改装文化比较好的有哪些国家?

汽车是现代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168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的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但未能制成实物。蒸汽动力车: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但是这种车的时速仅4公里,而且每15分钟就要停车向锅炉加煤,非常麻烦。

后来车在一次行进中撞到砖墙上,碰得支离破碎。1879年,德国工卡尔.本茨程师卡尔·本茨(Karl Benz),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他创立了“本茨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本茨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二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

1886年的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机动车申请了专利。同年11月,卡尔·本茨的三轮机动车获得了德意志专利权(专利号:37435a)。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年),视为汽车诞生年。

Benz在中国就叫奔驰哦。1829年,英国的詹姆斯发明了时速25公里的蒸汽车,该车可以作为大轿车使用。这种汽车装有笨重的锅炉和很多煤,冒着黑烟,污染街道,并发出隆隆的噪声,而且事故频繁地出现。1860年,法国工人鲁诺阿尔发明了内燃机,用大约1马力的煤气发动机来带动汽车,但效果不好。不过,汽车就是在这种内燃机的影响下产生的。

从此,有很多人想改进内燃机,要把内燃机用在汽车上。1882年,德国工程师威廉海姆.戴姆勒开始进行内燃机的研究。他发明了用电火花为发动机点火的自动点火装置,然后,在这一发明的基础上制造出优秀的汽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每分钟900转,结构简单紧凑,而且能产生很大的功率。1883年,戴姆勒完成了这种汽油发动机,第二年开始装配在二轮车、三轮车和四轮车上,制成了汽油发动机汽车。

特别是1886年制造的汽油发动机四轮载货汽车,装有l.5马力的发动机,时速达18公里。汽油车奔驰G55 AMG1885年是汽车发明取得决定性突破的一年。当时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厂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车。他在1885年几乎与戴姆勒同时制成了汽油发动机,装在汽车上,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获得成功。这一年,英国的巴特勒也发明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

此外,意大利的贝尔纳也发明了汽车,俄国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两人发明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电力车世界上第一个研究电动车的是由匈牙利工程师阿纽什·耶德利克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赛车  热力  嘉定  顶级  落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