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是需要口号的,比如造反前辈,陈胜、吴广大哥不是提出了,“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响亮口号,读过书的张角,当然知道口号的重要性,就专门研究制作了一个。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根据伟大华夏文明创造的相生相克五行学说,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口号中“苍天”指的是东汉王朝,其军队服大多数为苍青色;"黄天"指黄巾军,他们头裹黄巾以作标记。

"甲子"指公元184年。其大概意思为,汉朝即将灭亡,其替代者为黄巾军,184年,天下将太平安乐。还做了一些,实地准备。用白土在京城各官署及各州、郡官府的大门上都写上"甲子"二字。他们计划,由大方马元义等集结荆、杨州党徒数万人,按期会合,在邺城起义。马元义多次前往京城,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为内应,约定公元184年3月5日,京城洛阳内外同时发动攻击。

但,人算不如天算,出了个大问题。公元184年春,张角弟子济南人唐周告密,准备在洛阳起义的马元义被捕并在洛阳车裂(五马分尸)。皇帝下召,命令三公及司隶校尉调查,皇宫、各级官府官员及将士、百姓中的张角追随者,并诛杀千余人。▲黄巾军起义者,准备攻城还命冀州官府缉拿张角等党徒。张角等知道事情已暴露,昼夜兼程通告各方,同时起兵,均以黄巾为标记,当事人称之为"黄巾贼"。

二月,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弟张宝称"地宫将军",张梁称"人工将军",焚烧官府衙门,劫掠城池,州郡失去抵抗,大多长吏逃亡;不到一个月之间,天下纷纷响应,朝廷震动。甚至安平国、甘陵国的人捉拿其国王,也响应黄巾军。东汉末年,落第秀才张角看清世道,看准东汉王朝将灭亡之势,另辟一条道路,苦心经营十几年,义无反顾地走上去了,虽未成功。

《三国演义》中黄巾起义的张角等,是英雄还是反贼?

《三国演义》中黄巾起义的张角等,是英雄还是反贼

张角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神话为一个能呼风唤雨,释放妖法的妖人道士形象。然而真正的历史中,张角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呼风唤雨的本事。那么张角又是如何能在大汉帝国眼皮下,发展数十万教徒,一度吓得汉灵帝要解除党锢之祸?笔者总结张角能成功传教的秘诀,有以下三点。一来张角本是个道教徒,信奉黄老思想,把这种思想化为自己的教义,广泛向信徒们宣传。

太平道的教义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要求人们多行善事,少做坏事。这种黄老思想虽然比不上当时儒家思想在东汉的地位,但是起码不是什么歪门邪道,也能被当时的社会所认可。所以汉朝政府对于张角这种传道的行为,倒也没有多加管制,反而还觉得张角这么传教,更方便他们治理地方,故此统治者倒也乐见其成。

正是这层“合法化的外衣”作为前提,让张角能安心的“合法传教”,这才保证张角的传教运动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不会被汉朝政府扼杀在萌芽之后。而且之后在起义之时,也能出其不意,杀汉朝政府一个措手不及。二来则是张角独特的传教方式。张角靠着一身大忽悠的本事传教。用符水、咒语给人治病。这些符水、咒语自然没有治病的功效,可是总是能忽悠到人。

若是没有治好,人死了也就死了。可是万一人挺了过来,那自然对于张角的太平道深信不疑,成为狂热信徒。最后一点便是张角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这一点上,张角做得跟四百年前陈胜、吴广等人也是一样。这些永远处在最底层的老百姓向来是被剥削的对象,如今有人带头来打破这种制度,老百姓自然是“赢粮景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些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比人高上一等,既然他们能做得,我又怎么做不得?在这种思想下,张角在社会底层传道,自然是一呼百应。成功欺骗了汉朝政府,让朝廷根本做不出有效的遏制措施。接着发展骨干势力,然后再依靠骨干势力,通过思想来招揽大批信徒。接着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

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在汉帝国被外戚,宦官,党人搅成一团乱麻之时,这位不起眼的道士,却已经拥有了撼动汉帝国的实力!然而已经拥有了实力之后,张角还觉得不够!当初陈胜吴广起义一度打到函谷关,都还能被章邯给灭了,显然农民军的战斗力,实在堪忧。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脆角  通牌  张角  教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