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释:何为陪葬坑简而言之,陪葬坑就是在墓葬外挖的坑,用于埋葬随葬品或者牺牲。目前已经发掘过的,为30个左右。陪葬坑的制度渊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商代。清晰图解:秦陵陪葬坑的分布及结构我们先来看下面的这张图,这是秦陵陵园及周围重要遗迹的分布图,上面没有标出陵园外所有的陪葬坑,标注了主要的,比如最著名的兵马俑坑,此外有动物陪葬坑、马厩坑。

兵马俑坑真的是秦皇陵的陪葬坑吗?

兵马俑坑真的是秦皇陵的陪葬坑吗

怎么整天都有这样的问题啊?关于秦兵马俑的性质,答主在之前的回答“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为什么还不能确认西安兵马俑的主人?”(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24129664099025160/)里,已经做了专门的解答。可以肯定,秦兵马俑坑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这本不是一个高深的学术问题,考古学者也没有因此而纠结,却硬生生被以陈景元为代表的民科们炒作成了问题,而电视剧《芈月传》的编剧更是没有判断力,轻信陈景元的说法,强行给秦宣太后造出了“芈月”这个名字。

民科的一大特点,就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当成铁证。比如陈景元说,兵马俑的服色多样,与文献中记载的秦人尚黑不符合,所以年代要更早一些。听上去是不是很有道理?以文物验证史料,颇有“二重证据法”的风格啊。然而其实呢,这纯属他的臆测而已。史书明确记载,秦始皇陵的修建早在秦统一之前就开始了,而服色尚黑是秦统一后才定下来的。

另外,秦始皇规定尚黑,那也是针对统治阶层以及重要场合的,并不是推广到社会各阶层,这一点,早在上世纪,沈从文先生就在他的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指出来,而民科们估计没有翻看过,甚至听都没听过这本书。民科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喜欢“诉委屈”。看过这类民科研究的朋友,就会发现他们特别爱说自己被“官方学者”打压,什么故意压制他了、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了……总之意思就是,自己掌握了真理,却被那些官方学者所嫉妒。

实际上,他们所谓的“打压”,就是想跟别人讨论,别人否定了他的观点或者不回应。不客气地讲,这属于不屑于搭理他们,都够不上“打压”的级别。如今学术自由程度远比以前高,出书很容易,各大主流学术刊物也是匿名审稿,说话的机会很多,至少,您发个博客都能表达观点吧?只要研究做的好、说的有道理,就会获得支持。可问题是,陈景元等人的“研究成果”,实在是漏洞百出,上网一搜,有很多人已经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了。

古代贵族陪葬时候,是把人直接活埋吗?

兵马俑坑真的是秦皇陵的陪葬坑吗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某些重要人物死后,都要拉上一些无辜的人进行殉葬,企图通过这种作法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一般选为殉葬对象的主要是死者的妻妾、待仆等。让活人殉葬是古代最为残忍和野蛮的一种制度,在商、周等奴隶社会最为严重。据考古发现:烽火戏诸候的周幽王墓穴中有百余具尸体,男性只有周幽王一人,其余全部为女性。

有个别殉葬者还包括王候宠信的大臣,秦穆公死后陪葬者还包括亲信大臣。最残暴、最可恶的当属春秋时的吴王阖闾,这家伙为女出殡那天,一路吹吹打打,热闹场面吸引了成百上千的吃瓜群众,没曾想好奇害死猫,结果这些人全被活埋进坟墓,当了陪葬者。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率百官与后宫妃嫔、夫人,护送灵车到了骊山。到达墓地后,胡亥突然下令没有生过孩子的妃嫔全部殡葬。

当时秦始皇灭六国后抢来的妃嫔何其多也,大都连见秦始皇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生子,所以就这样悲惨地活活殉葬于陵墓内。秦汉之后,殉葬做法有所收敛,增加了一些用木俑、陶俑替代的办法,但并没有绝迹,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明朝前期的几位皇帝。而开启大规模活人殉葬恶例的是朱元璋,据说,朱元璋死后,后宫有38位嫔妃为其殉葬。

而明成祖朱棣死后殉葬的嫔妃也有16人,仁宗有5人,宣宗有8人,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始被废止。以上只是罗列了一下殉葬的历史,其实殉葬最可怕的还在于殉葬者的死法,可谓五花八门,惨不忍睹。各位看官可得做好些心理准备,胆小者慎入。古代的殉葬者,虽然也有极少数自愿者,但百分之九十九应该都是被强迫的,所以死法也是很残忍,主要有:砍头、吊死、毒死、活埋。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陪葬坑  坑神  解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