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大明朝推崇募兵制,国家财政历来比较紧凑,拿不出那么大的数额去给士兵装备这种从制造开始就花费巨大的甲胄。首先国内古装影视剧并非所有的铠甲都是花里胡哨,因为但凡一个良心的剧组,制作铠甲都要考虑朝代问题,比如先秦时期士兵穿戴的大多数是朴素的皮甲,而不是像明朝那样使用高级的叠压方式制作金属甲,而且明朝士兵配有锁子甲、铁网群、铁网靴等,以及为打仗方便设计的拢袖。

明清时期,取代铁甲的棉甲,其防护力究竟如何

明清时期,取代铁甲的棉甲,其防护力究竟如何

大家好,弹指千年为您解答!在明朝中末期,为了减轻铁甲重量,提高士兵的机动性。在铁甲基础上发明布面甲,可以说布面甲实际上是铁甲的一种,只不过是把甲片内置布面朝外,看上去似乎是布甲,因此叫布面甲。布面甲的产生并不是为了防御火器,而是防御刀箭等传统的冷兵器。但是随着火器技术的发展,传统铁甲和布面甲,在火器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产生了棉甲。

棉甲和铁甲(布面甲)的区别在于其内部没有甲片,是用棉花压制,内部混合其他材料制成。布面甲侧重对传统刀枪箭支的防护,棉甲则偏重对火器的防护。同时随着制甲工艺的持续改良,棉甲内部也添加织物、牛皮、纸等材料,大大提升了防御力。棉甲对火器的防护到底如何?棉甲实际上就是轻便版本的防弹衣,棉甲的防御和铁甲等物质不太一样,他产生防御的最主要方式是在于其韧性。

它是利用材质吸收攻击在表面的动能,而不是利用其硬度将伤害物弹走。而由多层坚韧的长纤维组成的细密网络对来自外界的冲力有着十分良好的吸收作用。可以说棉甲在经受不很尖锐的弓箭和枪弹的射击时,显示的防御力是十分良好的。棉甲的普及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火器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传统盔甲无法抵挡,出于防御力的需要,棉甲这种复合性的盔甲对防御初级火器有着良好的表现。

其次、因为棉花在元代后普及,是一种比较合适的织物甲材料,而且便宜易得,又可以保暖,所以普及的很快。所以到了清朝中期,传统铠甲在火器面前已不堪一击,反而成为了累赘。乾隆年间,对盔甲进行改革,军队的制式盔甲基本被统一为棉甲。结束语:到了清朝后期,随着火器的巨大飞跃,棉甲也被逐步淘汰,士兵改穿戎服,而棉甲连同传统甲胄逐渐沦为仪式服装,失去了其实战意义。

为什么中国古代士兵穿轻甲和皮甲较多,而欧洲中世纪士兵多穿重甲?

为什么中国古代士兵穿轻甲和皮甲较多,而欧洲中世纪士兵多穿重甲

拜很多粗制滥造的国内影视作品,以及各种欧洲奇幻作品所赐。有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古代士兵铠甲比较薄弱,而欧洲军人则防护精良,而提起欧洲骑士,大概绝大部分人脑海里都是这样的穿着密不透风、全身板甲的铁罐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 16 世纪的格林威治式板甲而实际上,欧洲中世纪的范围很长,从西罗马帝国毁灭后的公元5世纪,到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的公元15世纪。

在此期间,众所周知,欧洲生产力一直成问题。根据《骑士与风炉》的资料,一个8~9世纪的法兰克骑士需要的装备价格大致如下:钢盔6个索利达斯(Soludos)金币,胸甲12个,剑与鞘7个,马匹12个,护手和护腿合计6个一副。最便宜的,是枪和盾,加起来只要两个。一个骑士全套装备合计是足足45个索利达斯金币。按当时的价格,可以买23头左右的公牛了(一头公牛两个金币)。

当时一法兰克索利达斯与东罗马帝国的相同,为4.8~5克黄金。也就是说,这一个骑士的全套装备相当于足足225克黄金,或是1800克白银(当时的金银比价)。在加洛林王朝,只有至少用有一份地(份地:MANSUS, 大约相当于60英亩)的领主或地主,才有资格成为骑士。但实际上,对领地不到八份地的地主来说,要维持这套装备就只能让一家人节衣缩食了。

在查理大帝执政的晚年,绝大多数骑士都出自于至少拥有12份地的贵族家族。也就是说,只有拥有足足720英亩的土地的家族,才能使维持这一套装备不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不过,有部分没有那么富有的法兰克骑士,无法在负担战马的同时也支付盔甲(甚至只是硬皮盔甲)的费用。当时最为精锐的欧洲骑士都是这个窘态,欧洲中世纪士兵怎么可能多穿重甲?穿轻甲和皮甲较多,甚至毫无防护,才是当时欧洲士兵的常态!一直到 15 世纪,水力锻造技术得到普及以后,欧洲才正式出现了一般人印象中的板甲。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橙装  新橙装  皮甲  制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