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在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大明随着崇祯帝的自缢,而宣告灭亡,作为皇室的女人,在亡国之际,其结局自然是极为悲惨,整体来说,这些女子的结局大致分为四种,其一就是崇祯帝最亲近的,如周皇后、袁贵妃等,被崇祯帝逼着自尽;其二就是那些刚烈女子,在大明亡国之后,心怀悲愤自尽;第三种就是运气好的,趁乱逃出去隐姓埋名生活;最后一种则是最为悲惨的,也是人数最多的,就是被李自成的士兵强占,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委曲求全。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出自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原文是""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有书君觉得如果只是心里对异性有性、欲的渴求,但行动上并未超越法理与道德的界线,就不能算淫,必然社会上就没有好人了。

对于孝顺父母的事,根据需要从心里顺应父母就是孝顺,不然历史上就难有孝顺的人了。1、""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孔子说""食色、性也"",人人都有""好色""之心,这本来是人类最正常不过的本能和需求,但是如果过分追求、不加克制,""性""便成了""淫""。""淫""字不只是淫荡,而是邪念或者说邪淫。

除了""淫乱""、""淫荡"",还代表着过分的贪欲,是导致万恶之源。""万恶淫为首""中的""淫""是人们过分追求个人欲望的结果,是对色、钱财、权势、名利过分贪婪的欲望。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不为人知的愿望和臆想。只要没付诸到行动上,能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就没人知道也没人追究。如果把人们内心对性的向往当做淫,那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完人了。

应当说,虽然人人心中向往性,但只要遵守法规和社会道德,不乱来,而是通过正常的婚姻形式获得性,就不能算是淫,也完全可以是好人。想入非非,有色心无色胆,这类人不在少数,能以此论淫?人的恶行是要从""心意""上杜绝,我们为人处世难免会有邪念产生,但是看一个人行为的善恶,要看他做了什么,不能看他内心想什么。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嘴上说的和行动上肯定更不一样。所以淫要论事,不论心。2、""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谈论孝道,则应该看一个人是否有孝心,是否有尽孝的念头,这才是最重要的,不必去计较一个人究竟做了多少孝顺的事情。因为假如以一个人做了多少孝敬的事情来评判此人是否孝顺,那么可以说全天下就没有一个人真正是孝子了。

毕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一个人应该做多少孝顺的事情才算孝子。可以一生每时每刻都做孝顺的事情,你也可以隔一段时间做孝顺的事情,孝子的关键在于尽心尽力。活着就尽孝,能够想着父母的处境艰难也是孝,但不能只是想,能做的就尽量做到。死了孝不是孝,是做给别人看的,对于过世了的人没有什么意义。为保家卫国你得去当兵,你为了求学你到异地去,为了谋生你到他乡,有的甚至到国外,尽管你内心很想孝顺父母,但身在他乡异国,真的很难照励到父母。

因而只要心中有孝,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尽到孝的责任,明理的父母一般是不会责备,也不能把你称为不孝。不然这个世界上,不孝之人也太多了。人们只要心存孝道,但由于客观原因使得人没能在孝顺父母上做到位,不能说是不孝之人。所以孝要论心,不论事。3、避恶要拒行,尽孝要尽心生而为人,都有七情六欲。曾国藩对自己的不良习惯提出""三戒"",其中之一就是戒色。

谈论淫欲之事,只能就事论事,看人的表现。没必要去议论某个人是否有淫欲之念;若真的要谈论人之淫欲之念,那么全天下没有人是完全没有淫欲之念的,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点色心。不是一念不善即是恶行,重要的是从心里去除恶念,阻断恶意,不要做出恶的行为。评判一个人行事风格,评判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应该用他做的事情来评判,而不能用自己的感觉来评判。

比如张扣扣杀人案,许多人认为他是孝子,报的是杀母之仇,有孝心值得同情,应该轻判。他内心想报仇是可以的,他可以通过奋发图强,努力拼搏过上好日子来弥补自己失去了母亲的痛苦。但不能拼着自己的生命去剥夺别人的生命,“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发生了复仇杀人的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让自己照顾不了老父亲是为不孝。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尽孝,不能只看他的行为,而要看他是否发自内心。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闹笑话  皇嫂  人世间  玩儿  护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