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袋(ふくぶくろ)是日本各类商家在新年前后,将复数商品装入一个布袋或纸袋(近年也多有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袋)中,进行搭配销售,这种袋子就称为“福袋”。“福袋”寓意好,从此惠比寿袋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象征“福气”、“幸运”的“福袋”正式登场并一传至今。

日本人过年为什么会抢“福袋”?福袋里面都有什么?

日本人过年为什么会抢“福袋”福袋里面都有什么

感谢邀请? 看了几个回答,感觉多数是介绍如何选购福袋的,至于为什么会抢福袋,似乎没有太多人关注,在此,笔者想就日本福袋的来龙去脉做下简单的介绍。 福袋(ふくぶくろ)是日本各类商家在新年前后,将复数商品装入一个布袋或纸袋(近年也多有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袋)中,进行搭配销售,这种袋子就称为“福袋”。

因为福袋里的商品总价值表面上高于商品定价不少,所以,福袋在数十年来成为了日本人过年购物的一件期待的事儿,人们期冀着能在福袋里买到超值的商品给自己一个意外惊喜,私下里当然也期待着通过买到福袋里的惊喜来寓意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鸿运当头,其实,这也就是商家抓住的顾客的“射幸心”(贪图侥幸的心理。盼望获得意想不到的利益及好运的心理。

)吧。虽然是取幸运、幸福之意的袋子,但因是商家的促销手段,因此,福袋里不可避免的装有滞销品等。也因此,福袋也被日本人挪揄为“郁闷袋”、“垃圾袋”,甚至店家自己私下里也有将其称为“不幸袋”、“不吉袋”的。 日本福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期,不过,那时还不叫福袋,而是称为“惠比寿袋”,是当时的位于江户(东京)日本桥附近的吴服店(即和服店)越后屋(三越百货店的前身)最先开始这一服务的。

越后屋一次把积攒了一年的制作和服裁剪下来的边角布料装在袋子里大减价卖给了顾客,结果效果杠杠的,引起顾客一致好评。接下来,有样学样,其他如大丸吴服店(今大丸百货店的前身)也都开始推出了惠比寿袋服务,其实在当时那不过是破烂换钱而已。 到了明治时代的1892年,当时的《东京朝日新闻》报道了各家商店把各种商品装入纸袋减价卖给顾客的新闻,而且用词是“大流行”,看来,明治中期时,惠比寿袋的商卖已经很普遍了。

到了明治后期,如鹤屋吴服店(松屋的前身)、伊藤吴服店(松坂屋的前身)等大百货公司的年末福袋销售已经都形成了定例,这时的新闻报道开始出现了“福袋”的字样。“福袋”寓意好,从此惠比寿袋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象征“福气”、“幸运”的“福袋”正式登场并一传至今。 不过,要说福袋的快速发展,还是从战后日本经济腾飞开始,1970年代开始普及,1980年代初期的时候,福袋已经成为了每年年末各大百货公司促销的一个战略措施。

而发展至今天,福袋销售已经囊括了各个分野,小到文具、食品、化妆品,大到电器、家具,福袋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一些大的人气商家如高岛屋、三越等,动辄推出百万日元的福袋,据说,最牛的曾出现过5亿日元的福袋,内装有毕加索的名画。其他如苹果电器店、秋叶原的各种电器店也都会在元旦前后推出装有各种如苹果手机、iPod、手提电脑等各种人气商品,这类产品因价值和人气所在,每年在开卖时都要排长龙的,而商家赚的就不仅是福袋的钱了,他们更大的目的是籍此吸引更多客人入店消费。

也因此,日本人元旦买福袋发展至今,好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排队抢福袋,其实,这都是商家利用人们“射幸心”而推行的销售策略,作为商家,即处理了滞销品,又利用装入福袋中的给顾客的一点点的小甜头聚拢了人气。而顾客虽明知会买到无用的商品,但因福袋的整体价值确实高于单品叠加的价值,而内中又会有那么一两件商品给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一点小惊喜,也就何乐而不为了。


文章TAG:战神  机甲  福袋  欧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