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历史上两个人的名声却相去甚远,诸葛亮成为此后一千多年文人所向往的典范,得到无数人的推崇,而司马懿虽然他的孙子建立了西晋,可是依然远远不如诸葛亮。首先,五丈原的对峙会继续,司马仲达守住要点,待西蜀粮尽的哨声一响,实力强大的诸葛孔明只能接受被逼和的比分。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多少后代,他们的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多少后代,他们的结局如何

诸葛亮的后代,我们这里只谈谈子辈和孙辈,再往下就不清楚了。子:诸葛亮膝下有2子,诸葛乔和诸葛瞻。但是严格来说只有1子——诸葛瞻。诸葛乔:诸葛亮嗣子(长子),原为诸葛瑾次子。因诸葛亮与妻子黄月英早年无子,所以由诸葛亮之兄诸葛瑾过继给诸葛亮当做嫡子。诸葛乔刚刚到蜀国时,被任为驸马都尉。当时无子的诸葛亮十分疼爱诸葛乔视他如亲生儿子,但又深恐其成为庸人,所以管教甚严。

后诸葛亮北伐屯驻汉中,让诸葛乔同士兵们—起,参加与督运军粮的后勤工作。公元诸葛乔228年卒,年仅二十五岁。诸葛瞻:公元247年,诸葛亮已经46岁了,才与妻子黄月英有了这个孩子。晚年得子,诸葛亮自然是十分的疼爱这个亲儿子。诸葛亮还曾经写信给自己的哥哥诸葛谨,说“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所以临终前曾写了《戒子篇》与诸葛瞻,希望他能够称为栋梁之才。《戒子篇》全文如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其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两句为后世广为流传,被很多人当做了座右铭。后诸葛瞻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魏将邓艾度阴山伐蜀,诸葛亮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前往绵竹(今四川德阳市)防御。后与其子诸葛尚一同兵败被杀。孙:诸葛亮本来一共应该有三个孙子,诸葛攀、诸葛尚、诸葛京。

诸葛攀:诸葛攀为诸葛乔之子,诸葛乔已经过继给诸葛亮为子,诸葛攀本应也为诸葛亮的孙子,只是后来诸葛瑾的另外一个儿子诸葛格战死无后,只得让诸葛攀回作诸葛瑾之后。诸葛尚:与其父诸葛瞻一起前往绵竹防御魏国大将邓艾大军,与其父一同兵败被杀。诸葛京:父兄身死之后,与刘禅一同降了魏国,后移居河东,初任郿县令,后任江州刺史。

如果诸葛亮五丈原禳星成功,三国演义后面会怎么发展?

如果诸葛亮五丈原禳星成功,三国演义后面会怎么发展

如果可以携核弹穿越,历史将会怎样?这个问题暂先搁置,先来看诸葛亮续命成功,三国历史会怎样改变。首先,五丈原的对峙会继续,司马仲达守住要点,待西蜀粮尽的哨声一响,实力强大的诸葛孔明只能接受被逼和的比分。至于孔明在五丈原周围的屯田,也只是有个加时赛而已,改变不了比分。孔明有序退兵,仲达也没什么辙。其次,孔明的存在,仲达就离不开关中、到不了朝庭,司马氏政变夺权的事就发生不了,曹魏的淮南三叛也发生不起来。

孔明也就没有趁乱伐魏成功的机会。其三,西蜀本地人才少,多是外来人士担纲,如后出师表所言,随着时间的流逝,蜀汉人才日益凋零,孔明还是独木难支。曹魏没有司马氏专权,就少了人才火并,将更是人才济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曹魏的人才比不上孔明,但小心防守和后勤困难的孔明打平应该不难。总结:刘备夷陵之败决定了蜀汉的结局,当孔明把续命得来了时间用完,历史就又回归原来的轨道。

《三国演义》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北伐不成功?是何原因造成的?

《三国演义》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北伐不成功是何原因造成的

诸葛亮北伐成功不成功,不能只看北伐是否灭了曹魏,是否定鼎中原,是否还于旧都,是否复兴汉室。若真是这样看的,那就是没有读懂读透三国。诸葛亮北伐我理解应该至少有三个主要目标。所以,衡量评价北伐成功不成功,首先要看这三个目标达成了没有,达成了多少。脱离了针对北伐目标的分析,结论都是偏颇的。那么诸葛亮北伐的三个目标分别是什么呢?第一,是转移内部矛盾于一致对外的目标上,并以此来消化蜀汉内部派系矛盾,逐步理顺和平衡内部各类势力的关系,进而形成稳定和谐的蜀汉内部基础。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五丈  诸葛亮  星落  乱世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