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自然不愿自己麾下的弟子改换门庭,奈何鸿钧老祖对此事默许。于是,天上以昊天大帝扩充天庭,人间以商周天下之争为背景。上演了,人神鬼怪相互斗法的封神之争。在这场斗法中,死掉的修行者最后大部分被封神,位列仙班,归昊天大帝管理。活着的肉身成仙逍遥快活。有斗争必有流血牺牲,这样十二金仙渡劫问题就迎刃而解。

虽然,十二金仙顺利渡劫,但是在阐、截斗法中,他们不幸中了九曲黄河阵,修为大减。在尘埃落定后,甚至其中的慈航道人、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四仙离开了十二金仙的队伍,甚至离开了阐教,一跃成为西方神中的观世音菩萨、惧留孙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此举,直接导致十二金仙这个所谓的团体走向解体。抛开十二金仙是否算得上一个团体不谈,但就四位东方仙人转身一变,成为西方佛祖而论。

他们真的觉得国外的月亮圆?身为阐教弟子,就不害怕元始天尊清理门户吗?其实不然,四位仙人入释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另一方面更是元始天尊的授意,为了大局所做的安排。经历九曲黄河阵一灾,十二金仙个毁千年的修为,需要再花费上千年的时间,才能重新达到之前的实力。而这四人接受过西方神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的指点,躲过通天教主万仙阵的杀劫,自是心中有些动容。

再加上,商时西方神庭的规模远远不如东方,于是,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为了壮大西方神庭的规模、吸纳人才,向四仙抛出橄榄枝。四仙种了释教的因果,自然就消去在九曲黄河阵中丢掉的修为。有这么大的好处,有什么理由拒绝呢?虽然有好处,但是四仙也不敢公然背叛师门。这一切,应该是在元始天尊的默许下的。或是元始天尊暗中授意四仙这么做的。

元始天尊最为得意的三大弟子:燃灯道人、南极仙翁、云中子。其中,燃灯道人也在此时加入了西方教,并且成为了第一任佛祖——燃灯古佛。以燃灯道人的地位和对阐教的忠心程度不难看出,阐教部分教众昄依佛门,元始天尊天尊是默许的。当时,武王伐纣,周兴商亡。封神榜一事尘埃落定,阐宗大获全胜,截教几近全军覆没。但是,最大的赢家显然不是阐教,而是西方佛教。

封神之争,是东方道教之争,无论哪派胜出,折损的都是东方道教的实力。但是,这场争斗注定在所难免,于是元始天尊在得胜之后就注意到不久佛教将会兴盛,道教再难重返巅峰。派遣自己信任的弟子融入佛教,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起码百年之后,佛教兴盛之时,人间虔诚的佛教信徒在祭拜佛祖、菩萨时,能从他们的神尊中看出道教的影子。

就算正宗的道教彻底消亡,道教的根源也以一种不易发掘的方式在世间流传、生生不息。《封神演义》在明代问世,而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呈现出一派万国来朝的辉煌景象。明代之前,更有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那时正是民族大融合的关键时期,各种文化、宗教相互碰撞。更是本土道教没落,西方佛教兴盛之际。封神,乍一看不过朝代更迭、不过妖魔鬼怪、八方神仙相互斗法、不过是天上人间。

实则,从封神中看到道家从曾经的辉煌走向逐渐的没落,西方佛教从无到有,再到现代可谓是深入人心。回首当下,社会中有信仰的人本就不多,大多数人还是基督教、佛教等外传教的信徒,真正信仰本土道家的修行者少之又少。我们不是说外传教不好,而是我们应该注意在接受外传教的同时,是否应该传承我们本土的宗教?我们是否应该反省自己,使得我们中国人守护好自己无价的文化财富。

金庸武侠中,每一个主角的封神之战都是哪一战,哪一个的含金量最高?

金庸武侠中,并不是每个主角都有封神之战,但是每部书都有一个精彩的高峰回目,比如说《鹿鼎记》,韦小宝帮助康熙除掉鳌拜,虽然这是一场精心的布局,这些布库都是康熙精心训练的摔跤手,可是真正对手勇猛的鳌拜时还是差点出了纰漏,韦小宝的助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这一战让韦小宝一步登天,因为他成为少年康熙最得力的臂膀。

《雪山飞狐》里的经典之战是胡一刀对战苗人凤,这一战谁也谈不上封神,可毕竟胡一刀是因为划破肉皮而中毒身亡,苗人凤虽然算了略微比胡一刀高一点,可他这一次失误让他抱憾终身。《飞狐外传》里的经典之战是胡斐对战苗人凤,胡斐已经找到了苗人凤剑法里的破绽,他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可金庸老先生也不知道胡斐这一刀该不该落,这一战也不能说是封神之战。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封神  之战  管泽元  金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