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推到了00后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属于手游的,中国游戏也赢来了最“黄金”的时代,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游戏市场,游戏最能赚钱的国家,但是无论是国内的高端作品还是对国外一线作品的引入都达到了与所创造营收的完全对立。这个时代的人更多的是在玩《王者荣耀》、《刺激战场》等手机游戏,游戏在这个时代更多成为了消费品和纯娱乐物。

为什么自动步枪弹容量最多只有30发,怎么不是35发或者40发?

AR-15的30发标准弹匣AK步枪的30发标准弹匣对于弹匣来说并不是说子弹装得越多越好,实际作战中还有一个方便携带的标准。对于每一名士兵都配备的制式枪械来说,30发子弹容量的弹匣不多不少,可以说是刚刚好。因为装少了,可持续火力会出现不足的问题,需要不停的老换弹匣,而装多了比如40发,会让弹匣过长,这对于携带及使用会带来不便,即使是30发弹匣也是多数是采用弯的形状,主要是也是考虑到,当士兵卧姿射击时,弹匣的长度最好不要长于士兵胳膊肘部的长度,可以短一些,但不要长。

一旦弹匣长度过长会容易让枪身无法利用两肘来固定枪身,导致无法保持射击精度。有人说站着射击不就好了,实战中,能卧倒还是要卧倒,一能有利保护自己,二是保持射击精度。另外,整数对于补充弹药来说也相对容易。有些弹药出厂是装在弹夹上的,一般为10发或15发一组。这样拿起2-3个就知道可以装满一个弹匣了。一般的弹夹都是10发一组至于有没有40发以上的弹匣,那肯定有。

不过更多还是民间枪械爱好者自己改装的像4排双进60发弹匣,半月形100发弹鼓。这种如果列装部队也只能是小批量列装,或是给机枪手配备。大量列装一是会有成本问题,二还存在可靠性问题。弹量多了故障率也会多,100发弹鼓打一半卡弹了,你排除是不排除?排除费时费力,不排除没弹可用,所以30发弹匣弹虽少点,但一旦出故障可以快速换一个别的弹匣。

换成弹鼓就麻烦了,毕竟弹药量携带是有一定数量的,你可能只能带2个弹鼓,换了一个就没有备用了。给我6个弹匣和2个弹鼓,我宁可选6个弹匣,减少潜在的故障发生率。另外,30发弹匣也是各国弹匣标准化的一个默认的规定。早年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一规定,下面的成员国就都照样采用了。其实像25发、35发这样的弹匣也有,比较以色列就装备这种容量的弹匣,只不过人家是自己玩自己的标准。

不加入大组织也就不受限制了。60发的弹匣 成本比较贵60发的弹鼓也是成本问题与可靠性的问题加装60发长弹匣的AKS74U 这么长的弹匣,也就是平时玩玩比较好。实战中不方便携带。AK47的100发弹匣,长成这样子,只能打防守战了。100发的弹鼓,更多还是给机枪配备。步枪手配备的话,携带与可靠性都存在问题。

经常看到德国二战中的掷弹兵,请问他跟普通步兵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厉害?

掷弹兵 (grenadier, 德文拼作 grenadiere) ,起源于十七世纪,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个高大上的存在。比如,英国的著名军歌《掷弹兵进行曲》几乎见证了日不落帝国的每场战役,至今仍是英联邦国家阅兵必演曲目。我上课时也提到过掷弹兵高大上的地位,结果,同学们都表示很不屑——“不就是个扔手榴弹的嘛。

”实际上,在滑膛枪配黑火药(前装枪,没膛线,不好瞄准,速度也慢)的热兵器时代,要当掷弹兵,得满足三个条件:1、身材高大威猛;2、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和应变能力;3、心理素质好,胆识过人。所以,在西方的近代军事活动中,几个世纪以来,掷弹兵几乎等同了精锐部队的概念,甚至某些情形下,掷弹兵就是一种荣誉称号,并不指的是真用来投弹的士兵。

直到20世纪,武器性能早已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掷弹兵的建制一直传承了下来,还跟机械化作战兵器结合在了一起。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二战的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1943年后还加了个“大”字,叫“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二战中,德军为了激励士气,将许多部队改编为掷弹兵师(毕竟,直接叫”步兵“显得老土,而且给人一种无所谓的“炮灰”的感觉)。

不过,国防军中的“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的确称得上是精锐之师,由魏玛共和国时代的柏林卫戍团扩编而成,战绩相当不错,与党卫军的“帝国师”平列为德军中获得荣誉最多的师级部队。要讲“掷弹兵”跟步兵什么个区别,照实说,几乎就是步兵改了个名字;而所谓的“装甲掷弹兵”,那就是机械化步兵,搭乘装甲战车作战,跟“掷弹”没什么特别的关联。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战队  能换  弹弹  再造  王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