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曾用大竹竿杀倭寇,是因为没钱造武器吗?

什么大竹竿?人家那叫狼筅,抗倭神器好不好?狼筅的发明背景大明嘉靖年间,生活在弹丸之地的卑微寇族,不断的骚扰我中华龙兴之地的东南沿海岸驻兵薄弱的乡镇。倭寇以烧杀抢掠为主,得手后即刻转移,如同老鼠一般油滑灵活,让负责缴灭倭寇的大明军队颇为头痛。根据《倭变事略》记载,倭寇使用的武器“倭刀”十分锋利,能够轻松砍断明军兵勇使用的“长枪”。

倭寇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具备娴熟的作战、格斗技术,单兵作战能力明显高于明军兵勇,明军在与倭寇的几次正面交锋中均大败而归。狼筅的制作戚继光将军针对“倭刀”攻击距离短、攻击形式少的弱点,发明了能够在最大成度上限制“倭刀”作战能力的武器狼筅。狼筅以生长在南方的植物“毛竹”为设计蓝本,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竹竿上,固定若干个如同“树枝”般的铁质尖头,竹竿长5米,铁枝在25厘米至60厘米之间。

“狼筅”这个名字与武器本身的外形有关,“狼”指的是铁枝末端的“狼牙尖刺”,“筅”指的搅拌茶粉的工具,狼筅的外形与茶道工具“筅”有些相似,所以起名为狼筅。(戚家军吃完饭后,用狼筅剔牙,顺便杀几个倭寇作饭后运动……)制作狼筅的用料常见,工艺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装备大量部队。可是“狼筅”的单兵作战能力并不理想,竹竿上的铁质尖头甚至连猪肉都割不透,基本上没有任何杀伤力,但是戚继光将军制作狼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进攻,而是防守。

(戚家军—鸳鸯阵)狼筅的作战能力狼筅是一种“团战武器”,通俗一点说,狼筅有着“减速”、“沉默”、“格挡”、“缴械”三种技能。上图是戚继光将军结合狼筅的作战能力,独创的“鸳鸯阵”。明军的传统部队编制与南宋极为相似,枪兵单独为一队,刀兵和盾牌手为一队,这种编制是针对北方地区的“北元”蒙古军所设计的,并不适用于和倭寇对阵。

戚继光将军十分巧妙的将兵种进行混编,狼筅小组站在部队的最前方,作为最关键的屏障,五米长的狼筅会抵抗住倭寇的进攻,狼筅小组不断晃动狼筅,使铁枝上的铁尖,钩在倭寇的衣服上。一旦被狼筅困住,倭寇必须用倭刀砍断纷繁复杂的铁枝才能前进,但倭刀无法实现在短时间内砍断所有铁枝,他们只会在狼筅中越陷越深。趁倭寇手忙脚乱时,站在后侧的枪兵对倭寇展开突刺收割人头,火枪手会击毙逐渐靠近狼筅小组的各别倭寇。

肆虐沿海地区几百年的倭寇,为什么被戚继光打败了?

日本与我国隔海相望,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除了现代的军国主义(抗日战争时候,我们有时称他们为日寇)来侵犯我国外,在古代明朝也有日本恶人(我们把他们叫作倭寇)来袭扰我国人民。明朝时期,这些倭寇勾结贪官,奸人,在我国沿海地带猖獗一时,他们鱼肉百姓,无恶不作,人民深受其害,不得安宁。明朝政府派出戚继光,谭纶,余大猷带军抗击倭寇。

其中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在那个时期更是威震一时,打得倭寇魂飞魄散,最终消灭了倭寇。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为什么能把肆虐几百年的倭寇消灭掉?因为戚继光将军兵法娴熟,善于带兵,戚家军军纪严明。开始的时候戚继光的军队也是军纪涣散。经过第一次吸取教训之后,戚继光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重新整编了军队。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他把部队那些游手好闲,刁猾怕死,滥竽充数的人统统淘汰掉,留下政治素质高,有本领的将士。二,以优厚的待遇招募新兵。戚继光亲自严把政审关,对身体结实,能吃苦耐劳的人员优先录用。三,对新组建的军队马上实施艰苦训练,明确军队纪律,制定出台了许多硬性规定,如有触犯,严惩不贷。部队经过重新政编之后,战斗力大为增强,再加上戚继光攻防兼备的“鸳鸯阵”法 ,部队更是所向无敌。

明朝倭寇如何靠没破甲能力的倭刀打败全副武装还有火器的正规军?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仑苏,也不是所有的明军都能穿上一身重装铠甲。提问者所说的拥有全副甲胄的明军大概率是明朝的北方边军。由于明朝的军事重点在九边一线,所以北方边军的披甲率是相当高的。比如说辽东镇的披甲率就高达79.8%,而像将领门下的精锐家丁更是盔甲精良,那坚固性简直是杠杠的。李如松部曾经于碧蹄馆与日军交锋,日军所用之武士刀也确实表现出了破甲能力弱的一面,无论是用砍还是刺都破不了防,想来这位日军差点得尬死在当场。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倭寇  名臣  元宝  讨伐  拓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