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器眼疾手快,张弓一箭正中这名倭寇的额头,明军呐喊齐冲,将这股倭寇全部消灭。其中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在那个时期更是威震一时,打得倭寇魂飞魄散,最终消灭了倭寇。这股倭寇随即夜逃横溪山中,指挥艾升率军抄小路绕行至倭寇前,吕忻追至倭寇身后。

明朝的倭寇是怎么剿灭的?

明代的倭寇肆虐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到了隆庆年间,似乎所有的要素都嘎然而止,倭寇的现象也就慢慢消失。(一)嘉靖之后的隆庆朝,大明开始对海禁的政策进行反思,也意识到民间对贩海贸易的迫切期望,因之而出的“隆庆开海”使得东南沿海百姓无需再铤而走险下海为盗,可以光明正大开洋开市。(二)经过嘉靖朝数十年的抗倭斗争,整个沿海已经产生成熟的对倭作战策略和方式,而其中的佼佼者“俞龙戚虎傅蛟龙”更是势如破竹,从北到南一路杀倭个片甲不留。

戚继光是怎样抗击倭寇的?

一开始倭乱爆发之时,明军在人员素质上确实水平低下。很多时候正规军的士兵还不如守土的地方民兵好用。于是戚继光上报胡宗宪,要求募兵重练,理由很简单:“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于是胡宗宪给了他三千名额,任其募兵训练。戚继光能够从嘉靖年那么多名将中脱颖而出,与其练兵的技巧是分不开的。中国上下几千年,留下的兵书相当丰富,戚继光从前辈们的兵书中把最精华的部分统统挑出,配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写成了军事名著《纪效新书》。

纵观《纪效新书》,里面各种要求事无巨细,连扎营之后怎么上厕所,要按什么样的模式休息,都一条条列了出来。不光如此,他还要求每一个士兵,把这些站队、纪律方面的要求,统统背下来。不认字不要紧,认识字的念出来,跟着一起背,背不出来,军法从事。纪律放在第一位,下面的就是个人搏击技巧。戚继光说的也很直白:“诸位都听了,练武不是你答应官家的公事,是你来当兵杀贼救命的勾当。

你武艺高,杀了贼,贼杀不了你,你武艺不如他,他便杀了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知道了武艺的重要性,当然还需要一个好的老师。自小在军人世家长大的戚继光虽然武艺高强,但仍注意博采众家之长。英年早逝对的唐顺之虽是文人半路出家,然而他改进拳法,精练长枪,所以戚继光向唐顺之学习长枪。与戚继光齐名的俞大猷在个人技击技巧上更是出类拔萃,刀枪剑戟无所不精。

所以戚继光向俞大猷学习剑法、棍法和镗钯。之后,戚继光收其所长,将二人的技击技巧精心传授给士兵。同时,借着总督胡宗宪的全力支持,财力雄厚的戚继光按时考核士兵的搏击技巧。他把成绩分为九等,让士兵两人分持不同兵器列练,打赢有赏,打输了挨棍罚银。不光士兵,如果队里成绩不好,队长跟着一起罚,哨里成绩不好,哨长跟着挨打。

如此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训练标准,自然练出了一支强兵。淑江之战,遇到这三千新兵的倭寇一触即溃,之后这帮新兵一鼓作气,在台州、温岭四战四捷。这三千兵虽然肉搏能力极为出色,但是还差了一些东西,那就是火器。当戚继光跟俞大猷等人进攻舟山汪直部倭寇之时,列栅轮番射击的倭寇,给了明军极大的伤亡。明军原有的火器列阵模式,遇到了步兵一样的问题,展不开。

明朝的火器自最早的火门枪时代,便是以编组的形式进行作战的。与欧洲的基本处于单干的火门枪手不同,明军以五人为一个火力单位,一个人只负责瞄准,一个人只负责点火,剩下三个人只管装火药弹丸。这在火门枪时代是极其先进的战术,但是优秀的战术模式同样限制了武器的发展。因此在嘉靖年早期的战例中,虽然明军水兵使用火绳式鸟铳,但明军的陆军依旧在使用着火门式快枪。

但舟山之战中,汪直所部在舟山岛上依山阻水,列栅自卫。倭寇依托地形和火绳枪,对着阵型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明军,狠狠地来了一次弹如雨下。而传统五人一列,二十五人一组的火门枪射击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有效组织起成规模的齐射。因此,受到刺激的明廷大笔一挥,,在舟山之战的第二年,一次造了一万支鸟铳,配发前线明军陆军。

 1/7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倭寇  名臣  元宝  讨伐  拓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