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在天上无法察觉到夫子,也就是找不到夫子,故而下人间要找到夫子,而后除掉他,因为她不允许有人超越她。找到他之后又迟迟没有出手,因为她也没有信心打败夫子,所以就想归天,而此时的体内已有人间之力,所以一战之后她也回不去,夫子化身为月。此为第二点。总而言之,他们之间必有一战,不管为人间还是自己。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大滴也是如此吧。

古代中原王朝为何不去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呢?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虚拟场景。就假设明朝不计成本灭了北元,一统漠北。然后呢?明朝该往漠北移民吧?改变草原的民族结构吧?如不然,汉人仍然住汉地,游牧民族仍然住草原。过不了多久,草原部落与中原离心离德,就又该要造反了。历史上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西汉打击匈奴,东汉撵走匈奴。最后占到便宜的是鲜卑人。当鲜卑控制草原后,反过头来又与中原王朝重复匈奴人的旧事。

还有唐朝。当年唐太宗、高宗两朝下大力气灭了东、西突厥,派了不少兵镇守。设立的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加起来有三十多个。PS:都护府都护由朝廷派官员担任。都督府都督和羁縻州长官由朝廷册封当地的土著首领兼任,名义上要向唐朝纳税,但实际上都是独立小王国。结果呢?仅仅20余年,突厥就造反了,又建立了突厥第二汗国。

那些连七八糟的都督,羁縻州长官,可能第一代见识过唐军的厉害,心服口服。但传到第二代,第三代,肯定就不服了,那肯定就要造反了。这种征服了,造反。再征服,再造反的循环过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铁律。所以,正经由汉人建立的中原王朝想要有效且长时间统治漠北草原,一定要移民。要让汉人成为草原上的主体民族。就像当年汉武帝武力驱逐匈奴,移民河西,并彻底汉化了河西走廊一样。

但是,你以为移民就能一劳永逸吗?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漠北草原的生活环境与关内的差异实在太大了,比起河西走廊,也有很大差距。你以为草原真是民歌里唱的那样,“风吹草低现牛羊”?别逗了。草原环境的恶劣,超出想象。夏天出门解个手,野蚊子能把人活吃了。解个手尚且如此痛苦,洗澡、煮饭,那就更不提了。让一个人中原长时间生活在那种环境之下,迟早要逼疯。

而且这还没提草原上不能耕作的问题,中原人不会放牧。让中原人不耕田,成天像草原人一样“风吹草低见牛羊”。就算是血统再纯的中原人,他也得胡化。变的跟草原人无异。其实,草原上的人很多就是中原过去的。比如史书上就有记载。说南北朝时,有大量的汉人为了逃避战火,逃到了草原上。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

迎萧后置于定襄――《北史·突厥列传》这些汉人最后都去哪里了呢?这些人都“胡化”了,与草原游牧民族融合为了一体。你一个汉人在草原上生存,不“胡化”不行。在很多时候,是环境改变人,而不是人改变环境。这就好比一个广东人在广东,肯定是一年四季穿大裤衩子加人字拖。可一旦他移居内蒙古,他肯定就不这么穿了。因为环境便了,没有一年四季穿大裤衩子的条件了。

所以说,并不是草原民族天生就野蛮。他们只是因为环境限制,只能活的像野蛮人。你让一个汉人过去,一个月不洗澡(因为草原上没有固定水源),到最后肯定是跟草原人一样,风餐露宿,栉风沐雨,皮肤上的污垢像干旱的黑土地一样龟裂,头发板结,不得不把头发剃掉一部分,脑袋上只留一撮毛。扯远了,咱们回到假设场景。假设明朝灭了北元,并移民漠北,改变了草原的民族结构。

然后,结合前面说的“环境改变人”,你猜猜未来会怎么样?未来的结果肯定是:汉人无地可耕,只能在草原上放牧,慢慢受环境影响而草原化。隔了三四代人后,新生代在草原上长大,以草原人自居。到最后,草原变成了他们认为的故乡,中原则变成了陌生的地方。南下入关抢劫,甚至是入关推翻紫禁城的皇帝,对他们而言,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负罪感。

他们只会觉得自己与中原人本就不是一路人。如果最后是这个结果,那你说,中原皇帝还费那劲干啥?早造反是反,晚造反也是反。那干脆别搭理草原了。修万里长城,拒外患于门外。这是在机枪大炮发明之前,中原王朝唯一兼具经济性和可行性的操作了。当然,你可能也会提出质疑:那清朝为什么就能征服草原?难道清朝不是中原王朝吗?清朝当然是中原王朝了。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将夜  虚幻  王朝  世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