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方面,清代帝王本身就起自夷狄,其自身的边疆少数民族身份使得他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对待和处理游牧民族问题。另一方面,清朝从皇太极三征林丹汗,到乾隆最终平定准噶尔,前前后后,花了一百三十多年时间。清朝平稳统治蒙古的时间,实际也就是一百多年。在这期间,还伴随沙俄东扩,压缩了鞑靼民族生存空间,逼迫草原人归顺清朝的因素。

也就是说。清朝征服蒙古草原,是大棒加胡萝卜,外加门外还有一头虎视眈眈的熊,一直想吞掉蒙古,三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外蒙古没有生存空间了,投沙俄,远不如投清朝。他们自然就只能诚心臣服于清朝了。然而尽管如此,到了清末,你也看到了。一旦当清朝的控制力下降,外蒙古人是不是立即就赶走驻蒙清军,扯旗子造反了?草原与中原,环境完全不同,统治逻辑完全不同。

为什么《将夜》第二部不“香”了?是这样吗?

上线三日,剧情尚未发展至爆点,现在评价“香”或不“香”还为时尚早。不过,从数据来看,《将夜2》的确不如第一部开局喜人,有了一定观众基础的它,不仅没能拿到与首部相媲美的成绩,热度上升势头也相当缓慢。与此同时,剧粉对《将夜2》的评价亦不乐观,因为对第二部满意度较低,不少人涌至第一部豆瓣页面,生生将原本7.5的评分拉至7.4。

目前来看,《将夜2》后续会不会“香”不好说,不如第一部受认可,的确实打实存在。造成这种情况,表面原因在于演员换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观众很少希望角色更换演员,更何况陈飞宇版的宁缺有他的可圈可点之处,早在第一部已经收获大部分观众认可。但在第一部刚刚完结时便爆出主演换人问题,对老剧粉来说,非常不友好。待到第二部开播后,原本颇有记忆点的角色叶红鱼、夏天、李渔等人也换成新的演员,这让成品第一观感更差,观众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新人。

但,国产季播剧演员换人已是常态,相对来说,《将夜2》的演员更换比例并不算高。相反,剧组已经尽可能汇聚原班人马,大部分角色都做到了统一,这份诚意观众还是能感受到的。一般来说,做到这种程度,几个角色换人的问题,除了让第一观感不太友好外,并不会持续影响后续体验。但《将夜》同一人物在两部作品里较大的人设反差,让换人的非好感更加突出,角色前后人设的不统一才是《将夜2》换人持续受排斥的根源所在。

以宁缺与唐国皇后夏天为例,这两个角色在两部作品中,人设明显不统一。第一部的宁缺有少年心性,骨子里却带着一种杀伐决断的狠劲,人物给观众的感觉是游离于沉稳与狂傲之间的。而第二部的宁缺,有了爱情之后傲气全消,更倾向于憨直设定,这让原本喜欢人物气场的观众会感到突兀。客观来说,王鹤棣的表演并不算差,角色两种不同的风格各有可取之处,但人物前后不连贯却太拉分。

这让观众原本已经接受的主角魅力被破坏,加长了观众适应新版宁缺的时间,也流失了被第一版宁缺个性吸引的观众。而皇后夏天,不仅人设发生了变动,连选角风格也没有得到延续。第一部里,施诗版的夏天让观众难分正邪,这与她魔宗圣女的身份以及人物尴尬的立场相得益彰,整体来看这个人物属于柔少一分、刚进一寸的类型。然而,练练版的夏天却是从形象到人设都偏温婉向,更像书香世家长大的贤妻良母,而非一个经历百般磨难、外柔内刚的传奇皇后。

这些前后反差有因演员外形气质相差太大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因剧本风格明显的变化,这一点在剧情观感上更为突出。剧本风格的变化,放大了《将夜》的缺点,压缩了优点客观来说,《将夜》第一部并不算是“爆剧”,它的热度与当年的黑马《延禧攻略》相差甚远。最终有佳作头衔却未能成爆款,主要原因还是这部作品有一定的缺陷存在,其中叙事节奏缓慢、戏剧张力弱便是剧本最大的问题。

男频小说体量较大改编也相对吃力,如果完全尊重原著叙事线,很难做到影视剧需要的“三集一个大矛盾、两集一个小矛盾”。《将夜》第一部虽然变动了一些叙事线,但整体来说还是尊重原著的,节奏没有体现出戏剧需要的张力。故事叙述已经很缓慢,《将夜》的拍摄风格也相当墨迹,即使开启1.5倍速观剧也不会违和。而这种慢节奏的叙述风格在第二部进一步扩大,除了日常剧情外,一些打斗场面,观众开上两倍速也感觉不到剧情在快进,可见缺点更加明显。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将夜  虚幻  王朝  世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