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张辽:扼守最关键城池不二人选,一将封关,万夫难开,八百步卒破孙权十万,此等傲人神迹,唯我张文远是也!8.孙策:江东小霸王,凭着借来的数千人马席卷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先锋官大印必须是我孙伯符的!9.荀彧:再世张良!更可起到警示符的作用,随时警醒众人不可得意忘形。10.黄忠:三国时期弓箭是唯一的远程杀伤武器,训练弓箭手部队是必然,再没有比三国第一弓神更合适的人选了。

刘备“携民渡江”,老百姓为什么跟着刘备跑?曹军会杀他们吗?

刘备的宣传能力强,在他管辖下的老百姓受他的强制洗脑,把曹操及其部下说成洪水猛兽,部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寸草不留。把自己标榜成爱民的救世主。其实军阀混战是攻城略地,也是掠夺土地上的人口。土地得有人耕作,社会得依靠人创造财富。人口红利,割韮菜。水能载舟,水能载舟。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也深知这个道理。尤其是军阀割据,也都知道笼络民心。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著名的政治家。在争夺人心上当属楷模。他不但号令三军遵规守法,而且自己的坐骑在行军中误入麦田,为了严明军规,自己坚持削发以代斩首自罚。在三顾茅庐,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就设定了三分天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天时;江东的孙家据长江天险为地利;刘备只能东突西逃,借荆州夺荆州,最后龟缩在西川。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招摇撞骗,也最先被三分归一统。

古代朝代都有外族入侵、边关危机,为何三国乱世却能安稳200年?

我来回答:古代朝代都有外族入侵、边关危机,为何三国乱世却能安稳200年?我们所谓的三国战乱时期,一般是从公元220年的汉献帝退位,曹丕称帝算起,至280年晋吞吴结束。如果再往前推一下,从汉末战乱开始,到三国归晋结束,也就是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来算,到公元280年晋灭吴结束。这期间不到一百年,也是汉民族饱受摧残的一百年,并不是题目讲的二百年!那么为什么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家归晋,这个过程中外族这么安分呢?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汉王朝对周边外族,尤其是匈奴的打压是非常狠的。

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匈奴和鲜卑被打的四分五裂,大大加长了外族实力增长的周期。再加上外族部落之间也冲突不断,相对中原地区武器落后人口不足,所以尽管到了东汉末期乱世来临,外族也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王朝虽然已经分崩离析,但是各路诸侯依然摁着外族打。以北方曹魏为例子,建安十二年派出张辽大败外族,掳走大量人口,建安二十三年派出曹彰,北伐乌丸,鲜卑王柯比能吓坏了直接称臣。

包括多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匈奴也曾在兴平二年和建安七年两次投降曹操,外族就像送快递的一样,来了就是送粮送人。 不光曹魏,其实三国对立阶段,蜀国和吴国对于外族的打压也是很到位的。蜀国当时主要应对的就是南蛮,我们熟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的。除了孟获一支,蜀国还面对淮水一带的廪君蛮,荆南附近的傒人,以及阆中一带賨人,这几股外族势力最后都依附于蜀汉的政权,成为蜀汉的军事力量。

吴国相对于曹魏和蜀国外族入侵的压力并不是那么大,主要应对反吴汉人和外族混杂的山越,也是被孙权多次围剿,后来也是投降东吴,成为了吴国的战备力量。可以看出,无论是魏蜀吴怎么如何争斗,各个政权对于外族的方针还是比较一致的,基本上就是打到你服为止,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无论是羌、匈奴也好,还是羯、南蛮、山越也好,实力上和魏蜀吴有着不小的差距,说白了就是打不过,打不过谈什么入侵。

后来,司马氏篡权建立了晋朝,在晋朝的初期,司马炎虽然带来了短暂的太平盛世,但是贪污腐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状并没有得到根除。尽管如此,当时鲜卑首领发动史称秦凉之变的反抗战争,最终结果还是被晋将马隆镇压了。最后,我们都知道,三家归晋以后,就是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三国时期尽管我们对外族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不得不否认的是,自东汉末年开始汉人的数量就在战乱中急剧下降。

在晋朝统一的时候全国人口根本无法和汉朝时候相提并论,只剩零头,汉朝余威已尽。北方各部也完成了统一,在最应该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的时候,晋惠帝带着一脑子浆糊坐上了龙椅。本来就衰弱的国力加上更加严重的内斗,名将去不了战场而是在门阀互斗中疲于奔命。三国时期对外一致的政治共识也不存在了,人口优势没了、装备优势没了、政治环境糜烂不堪。

再加上人口大量减少,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虽然一开始是作为晋人的奴婢。但很快奴婢的数量就超过了晋人的数量,八王之乱后,这些外族人士趁机举兵,很快就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晋朝也因此常常被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西晋很快就灭亡了。到了东晋国土面积已经严重缩水,北方连年的战乱、朝代更替频繁,昔日让各个外族闻风丧胆的汉人军队也一去不复返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三国群英  慧眼  乱世  珍宝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