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尺寸庞大,根本无法与同样体积庞大的变速箱一起并列布置在车体后部。又想要把炮塔布置在车体中间,把二者分开,发动机后置,变速箱(主动轮)前置成为唯一的选择。主动轮前置利于操控对于二战时期的坦克而言,变速箱(主动轮)离驾驶员越近,传动系统越简单,意味着换挡和转向操控越方便。当然,现代传动系统不存在这个问题。

这也是谢尔曼的一个优点。二战时期,后置后驱最典型的是苏式坦克,例如KV-1重型坦克!据当时的很多苏联驾驶员回忆说,驾驶这种后置后驱的坦克,很多时候换挡要用锤子砸!……布局考虑整车的重量分配还是因为发动机和变速箱,体积大重量也大,谢尔曼把这两个大件分别一前一后分布的另一个考虑,就是整车质量分布从车体前部到车体后部相对比较均衡,这给悬挂装置的设计和调整带来方便; 另外质量较大的变速箱和发动机分居车体前部和后部,因此沿车辆长度方向的转动惯量可以大大提高,火炮射击产生冲击后车辆前后的摆动可以减小,故构成一个相对更稳定的射击平台。

二战期间,M4“谢尔曼”和T-34坦克相比,哪个更强?

二战期间,M4“谢尔曼”和T34坦克相比,哪个更强

二战时的M4谢尔曼与T34坦克都是最著名的坦克之一,它们之间谁更强的问题,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简级的技术问题的,涉及到更多的是,各自的设计思路等问题。也许从技术层次上说,M4更为先进一些,二战时期,美国曾将大量的M4坦克援助给苏军,苏军使用之后,给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其维护性好,操作环境佳,但是也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重心过高,不过适合东欧的地形条件,这个东西可以参考一下,有关战后,苏军M4坦克手的回忆。

T34也曾经被送到美国,在美国试验场上进行测试,评价也一样有高有低,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两者视为两种不同的坦克,它们各自的优点,如何说非要说谁更强?那么答案只有一个:T34。M4坦克的研制起始时间为1940年时,那时T34已经开始服役,1942年时,M4才开始正式服役,从出现时间算,M4要晚一些,以二战时的技术进步,拥有不小的后发优势,差不多是半代。

所以拥有比T34更好的性能不算意外的。但是实际没有那么样的太大优势。M4坦克的优点什么?所谓的生产能好,那是建立在美国雄厚的工业基础之上,这不能单纯归功于设计。对比的话,T34要比它轻了许多,这是一个不小的优点。M4车重更高却没有给M4带来更好的性能,高大的车体,增加了中弹面积,个头大也让防护变弱,防护水平要比德军四号强,但与T34比,还有差距。

美军的谢尔曼坦克,可以轻松摧毁日军坦克,为啥还遭到德军的嘲笑?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有个情节,米勒上尉在奥马哈海滩向上级汇报:“没有看到DD坦克!”这个临时翘班的“DD坦克”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所谓“DD”其实就是M4谢尔曼坦克子型的一种——Duplex Drive,双重驱动,这意味着坦克有一个驱动机制来推动它们在水中和陆地上行驶。DD坦克还配备了一个充气裙,以提供浮力。

SO,关于DD,你可以理解为套着救生圈浮游在海面上的谢尔曼坦克!对于魔改五十余种型号的谢尔曼来说这并非什么难事儿。然而,这些浮式坦克的干舷很低,在汹涌的波涛中很容易被淹没,导致许多驾驶员葬身大海。这正是诺曼底登陆D日发生的事情。谢尔曼“关键时刻掉链子”的特性再次显灵。当时有位柯克上校命令运载DD坦克的LCT自驳船直接冲上沙滩,可惜五百艘LCT中,只有两艘成功到达。

那么,米勒上尉心心念及的这辆DD谢尔曼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呢?话说1960年福克斯影业跑去法国拍摄《最长的一天》,剧组人员在沙滩上起出了一辆完整的谢尔曼坦克,拾掇拾掇还能用,简直如获至宝。要知道那时候同期拍摄的《埃及艳后》特别占用资金,口挪肚攒、牙缝里挤出来1000万美元开拍《最长的一天》,白捡了个道具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一、M4-谢尔曼坦克——在太平洋是神,在西线是狗M4-谢尔曼坦克自打面世那天起就一直褒贬不一,德军称之为“死亡收割机”,盟军自家人又称之为“移动棺材”,至今还被中国网友嘲笑为“屑而慢”。每当一群M4谢尔曼坦克出现在地平线上,就会被前方遭遇的德国坦克兵嘲笑——“你看,又送上门来一堆打火机。”因为谢尔曼有个绰号就叫“郎森打火机”。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坦克  m4  M4  媲美  苏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