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的士兵也在城中胡作非为,洛阳百姓苦不堪言。不但如此,董卓还不顾大臣的强烈反对,执意废了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就是后来著名的汉献帝。那么,董卓为什么一定要废了刘辩而改立刘协呢?原因有四点:一:董卓确实喜欢刘协。董卓在进京的路上第一次碰到皇帝一行时,皇帝表现得唯唯诺诺,胆小畏惧;而刘协却镇定自若,侃侃而谈,有一种君临天下的风范,从那时开始,董卓就有了废立皇帝的想法。

二:拥立新帝,巩固权力。立了新皇帝,董卓自己就是最大的功臣,能够加强自己在朝廷的地位和绝对的权力。三:旁敲侧击,杀鸡儆猴。董卓的意思就是我连皇帝都能随意废立,何况你们这些大臣。从而借废立皇帝之举树立权威,警告群臣。四:董卓还借此收买人心,打击异己。通过废立皇帝可以知道哪些人是拥护自己的,哪些人是反对自己的。

董卓横霸京城期间,帐下有什么能人猛将?

要说手下能人猛将,董卓手下拿出手或者以能力出名的比较少,集团内基本分为亲族和非亲族两大类。亲族类要说亲族的只有三人,一人是董旻,一人是董璜,另一人是牛辅。董旻,这是董卓的弟弟,董卓家里排行老二,除了大哥董擢早年死亡外,就他这个弟弟和他比较亲近。并且董卓还没入洛阳时,董旻就担任了奉车都尉一职,属于宫廷宿卫的身份。

所以,当时何进被杀,袁绍诛杀宦官,宫廷内乱成一锅粥时,董旻同何进的旧部吴匡合力击败了何苗的部队,并斩杀何苗。董卓趁着救驾一事入了洛阳,而不是董旻同董卓一同自西凉而来。后来,董旻官拜左将军,同董卓的前将军并列,而集团内其他将领最多只是中郎将和校尉,地位自然第一。董璜,董卓的大侄子,大哥董擢的儿子,董卓得势后,被封侍中、中军校尉,为西园八校尉中仅此上军校尉的官,小王推测这是董卓用来掌控禁军安插的重要角色。

也没什么突出战绩。牛辅,这是董卓的女婿,任中郎将。这应该是董卓手下那么多中郎将中地位最高的,除了弟弟外,牛辅最得信任。要说战绩,还不如上面的董旻,董旻好歹配合击败了何苗部队,帮助董卓后来掌控何进旧部、何苗人马,这个牛辅早前对阵讨伐郭太的十万白波军,竟然失败而归。董卓退守长安时,牛辅是一方统帅的身份屯军驻守安邑,安邑和华阴、渑池一样,都是长安的外围屏障,所以这里除了牛辅外,另外两地的统军将领段煨、董越也是心腹将领。

不过这个人能力不行,董卓被杀,董越没投降来找他,反而被杀,要说牛辅自己统军干架也还能想通,比如不希望有人掣肘,但是打败李肃后带着亲信跑了,部队都不要了。所以亲族里,没什么特别突出的牛人。非亲族这就比较多了,与牛辅中郎将一级别的有段煨、董越、胡轸、杨定、徐荣、吕布。段煨,能统军一方,自然是董卓比较信任的人,从记载看,治军有几把刷子,不管是早期在华阴屯军的兴修农事、不掠百姓,还是后来的攻伐李傕,也都游刃有余。

董越,记载较少,除了驻守渑池外,就是投靠牛辅时,牛辅不信,找人算卦,然后下手杀了他。他和董卓的关系,应该算不上亲族,姓董说不定只是同乡。胡轸,孙坚斩杀的华雄,就是胡轸奉命出征时带的部下。当时董卓让他统军,吕布当时还只是骑都尉,跟随出征,华雄应该胡轸手下众多步骑校督。而且为人急躁,吕布也不听他掌控,才导致对战孙坚失败。

杨定,这人是与胡轸齐名,都被尊称为“凉州大人”,这里的“大人”,韩遂也有,主要是指地方豪强,也就是说胡杨两人在原先凉州一带比较有影响力,要不王允也不会派胡轸和杨定前往劝说反叛的李傕。要说战绩,两人在董卓手下并没有突出战绩,但从早年董卓讨伐先零羌、平定叛军的战绩看,这两人应该是这一时间段成长起来的,靠着一些战功和地方势力积累到了中郎将的位置。

徐荣,要说战绩属他最突出,关东联军迟滞不前、曹操追击董卓时,徐荣带着大军打败了曹操,要不是曹洪把马让给曹操、徐荣没有追击,估计曹操就要躺在荥阳汴水了。后来又击破了孙坚,不过孙坚突围跑了,也就有了上面说的董卓让胡轸出征孙坚,因为当时孙坚收拢散兵屯军在阳人,在董卓看来问题不大。吕布都熟悉,武力毋庸置疑,就不再细说。

说完了中郎将,再就是校尉一级。华雄,前面提到是胡轸部下,不过记载没多少,不像《演义》那般威猛。李傕、郭汜,这两人属于校尉级中比较突出的,都是牛辅手下。在牛辅死后,听从贾诩的计策,反攻长安,张济加入,就是那个妻子让曹操垂涎的人,这三人还曾经一起领兵打败过朱儁。在反攻长安过程中,又有樊稠、李蒙、王方加入,后面除了樊稠勇猛出名,李蒙曾和徐荣一起击败孙坚外,其他记载较少。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董卓  兵书  剧本  奇怪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