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挂一块免战牌就能真的免战,那干脆在所有城池和营寨上都挂上免战牌,哪里需要那么多士兵驻守啊。所谓五眼联盟,就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五个国家组成的情报联盟。一方只要在营寨或城墙上高挂免战牌,敌方便不主动进攻,只是一个劲叫骂挑衅。

挂了免战牌就能不打仗吗?

免战牌这个东西只存在于对古代战争的描述中,而且还是出自于各种演义性的文学作品中,属于杜撰性质的存在。今人了解古代战争历史通常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官方性质的正史,一个就是通过文艺作品的各种演义来了解。从历史正史的记载来看并没有什么免战牌之说。免战牌之说基本都是来自于演义,所谓的演义属于经过艺术加工的文艺作品,水分很大,不能作为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的记录。

历史上的战争在正史中的记录通常都很简略,基本都是对重点的事件进行概略性的记载,例如,概略性的过程,战争胜负等。而演义性的文艺作品则是描述的生动而有趣,甚至是神乎其神。古代战争经过演义后就变得神话故事般的出神入化,甚至是超出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失去了可信度。免战牌之说也是只存在于演义作品中,正史中没有这个定义。

“免战牌”挂上就不能打仗了吗?显然不能!古代历史进程始终是用战争形式促进的,朝代更迭也是通过战争手段发展的。古代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始终是以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形式一步步走来的。弱肉强食是战争的基本法则,想靠一个免战牌就能遏制战争是天方夜谭,遏制战争的手段从古至今都是有强大的实力做为保障的。如果免战牌一挂,对方出于义气,或者是“道义”就不再进攻了,秦始皇也就不能统一六国,没有战争了,朝代也不会更迭。

免战牌出自于《说岳全传》、《封神演义》之类的传奇演义作品。这样的演义作品可信度普遍不高,为了渲染气氛杜撰出了很多违背常理的战争情结。免战牌之说也确实是把人们的思维带偏了,认为古代人作战讲义气,也就是遵循“道义”。其实古代作战确实是遵循“道义”,但是是有前提的,比如,开战要打个招呼,先劝降,后动手。不过从历史正史中的记载来看,并不会因为讲义气就错失良机,给对手喘息的机会,更不会放虎归山。

古代作战讲义气但也是烧杀抢掠,屠城杀俘虏,可见,战争的残酷今古皆如此。这样的现实之下,免战牌一挂对手就要遵守“道义”,不能打搅人家,甚至是不能不给人家备战的准备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免战牌之说来自于传奇演义作品,因此,挂出免战牌之说就不能做为一个古代作战的规矩加以定义。演义作品之所以影响力大,和它所描述的战争场景太过吸引眼球有关,把古代打仗描述成兵对兵、将对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两军交战双方将领首先单挑,大战几百回合,从早上打到日落,几百对几千甚至是几万、十万这样违背常理的战争场景确实是让人觉得过瘾,可实际上呢,很多历史存在的人物交战时根本就没见过面。

古代作战也不是摆擂台式的打斗,也是讲究派兵布阵的,纵观历史正史对战争事件的描述,秦始皇时代仿佛更真实,并没有太过的神兵天降被渲染出来。真正把战争传奇故事化、把历史人物神化的时代是宋仁宗时代,从此时开始出现了传奇故事化的文学作品,也就是演义作品。演义作品题材来自于正史、野史、历史故事等等,基本都是根据时代需要搞顺风爬,否则违背朝廷是会被封杀的。

演义作品基本都是真假都有,很多历史上没有的人物都被杜撰出来了,并流传至今,免战牌之说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就连宋仁宗都被说成了赤脚大仙下凡,还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演义作品元末明初时进入到了潮流化,并对老版本进行不断的深耕演化,越来越传奇,越来越不靠谱,当然,越来越吸引人了。虽然古代实战中也许并没有“免战牌”这种东西,也就不存在挂出免战牌就能阻止战争的继续了。

不过,虽然免战牌出自于演义作品之中,目的是为了渲染故事情况的氛围,但是免战牌之说也是作者对战争的残酷的一个道义上的呼吁。演义作品中挂出免战牌的情节基本都是处于困境之时,而对手见到困境中的对手偃旗息鼓,也是出于道义上的做法,这一点符合古代人崇尚道义的作风。所以说,挂免战牌就能暂时中止作战,在古代作战中虽然是不存在的,但是演义作品渲染免战牌之说也是在宣扬道义上的交战文明,算是一个向上的文化宣传吧。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免战牌  电商  高挂  联盟  疯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