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真的有“免战牌”吗?

说到"免战牌",其实物应起于崇尚礼义的春秋时期,那时候的战争讲军戎礼,要求师出有名和先礼后兵。《曹刿论战》篇中,齐鲁两军对垒,齐军击鼓要开始攻击,若鲁军没有击鼓回应,那么齐军就不能发起进攻。另如对方国殇期间不攻伐,点到为止。对方说暂停就得候着,偷袭是不道德的。到战国时期战争越发残酷,"免战牌”高挂不过一种态度,并不妨碍双方该干啥就干啥。

《孙子兵法》曰: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高挂免战牌的的一般为守方,在冷兵器时代,据城之险易守难攻。攻方远道而来,兵困马乏补给困难,住住只需坚守不出,时间一长,攻方士气衰减难以久战,往往强攻不下转战别处。

这时候就会有喉咙大,嗓子粗的大汉前去"骂阵“,使激将法将守军引出来交战,寻找机会杀入城去。《三国演义》中,张飞入川在江州遇上严颜,骂了数十日也不见效,不愧姜是老的辣;诸葛亮不用老办法,送司马懿女人衣服,谁料他收了不气,还穿上让人看,反将诸葛亮一军。当然不是谁都沉得住气,心急气傲的主也是不少的。《史记》中项羽讨伐彭越,嘱咐坚守大本营。

谁知大司马曹咎被汉兵骂了狗血淋头,按耐不住杀出城去,中了埋伏大败,使得如皋城粮草尽失,致日后项羽兵败成憾事。至于有没有"免战牌“的实物,想来应该有其原型,古时候带兵之人有虎符调兵,令箭用兵。所以为稳定军心,主帅将"免战令牌"挂在帐外,让众将官安心守城,免生事端。若是两军在城外相遇,无险可守,谁也耗不起,袭营成惯招,虚虚实实间"兵者诡道也“,"免战牌”一挂反露了怯,所以一般少用了。

最厉害的"免战牌",当属公元1400每,朱棣大军直逼济南,一名粮草官员铁铉,将朱元璋灵牌神位木板挂在城楼上,弄得朱棣大炮想轰也不是,攻也不是。近代战争充满变数,不宣而战成为常态,免战牌再无用处矣!更多用于口语文学作品中,对于挑战者,表示"我有权保持沉默,但我誓死捍卫说话的权利!""我不理你能怎么着”的意思了。

“五眼联盟”是怎样的一个组织?

所谓五眼联盟,就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五个国家组成的情报联盟。由于上述五国同为英语国家,同文同种,文化认同,历史相似,因此五国关系非常紧密。比美国与其它盟友关系要好。五眼联盟最初是由英美签署的多项秘密协议发展而来,统称联合王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协议,简称优库萨。签署这些协议要追溯到1941年,当时日本和德国极度扩张,美国认识参战不可避免,为此美英两国在1941年3月签定协议,双方决定实行情报共享。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正式对日宣战。然而,太平洋战场对美军极为不利,为此美国情报部门迫切需要破解日军的无线电通讯。 在美国的请求下,英国向美国传授了大量破解敌方电文的经验和技巧。到1943年5月,美英两国签订共享协议,建立情报共享和人员交流机制。 但在二战结束后,苏联成为西欧和美国新对手。

为应对苏联威胁,美英两国决定继续加强情报合作。 1946年3月5日,英美两国签订“英美防卫协定”,约定共同搜集分享苏联以及其它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有关的通信情报,但英国在跟美国的合作中逐渐处于从属地位。 为制约美国,在1948年,英国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三个国家吸纳入这个情报联盟,五眼联盟正式形成。

1948年,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共同签署电子间谍网络协议,旨在对所有的政治、军事、商业情报实行高度共享 。而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情报让五个国家人员都能查阅,共享请报上就会写有“秘密——澳、加、新、英、美眼睛均可”的字样。 到了后来,“眼睛”就成了五国情报机关的代称,因此这个组织就被称之为“五眼联盟”。

“挂上就不打”的免战牌,历史上真有吗?

“免战牌”是以古代战争为主题的话本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东西。一方只要在营寨或城墙上高挂免战牌,敌方便不主动进攻,只是一个劲叫骂挑衅。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当然是不可能的。战争是啥?是人类最暴力的活动,没有之一。都已经撕破脸皮开战了,谁还会在意你应不应战。如果挂一块免战牌就能真的免战,那干脆在所有城池和营寨上都挂上免战牌,哪里还需要那么多士兵驻守啊。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免战牌  电商  高挂  联盟  疯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