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相处是相互的,家人也不例外,如果说向长辈道贺体现的是晚辈“尊老”之意,饮酒顺序便体现了长辈“爱幼”之情春秋时期人们只是“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脏也”~《庄子》,南北朝时期中国人的饮食已经得到极大丰富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其傍,百鬼畏之。初一要装饰自家大门(不是除夕),在门上贴上鸡的图案(不是福字),图上挂一条苇索,再在傍边插一道桃符(能“插”的桃符自然是用真正的桃木做成的符,而不是画在纸片上的鬼画桃符)。

这样装饰的大门能让百鬼害怕鸡才是南北朝时期的门神……哎,别蹭热度,你哪个KTⅤ的?传说中的门神秦琼和尉迟恭真的只是传说,即使一定要将门神鸡转换成人,那也是“荼”和“郁”哥俩。“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萘与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扌骨)人,援以苇索,执以食虎”。~《风俗通》门神最初的职责比较单一,就是以比鬼怪更可怕的造型吓唬鬼怪;鸡上岗后,门神不但凭保留的武器桃符和苇索继续对百鬼形成威慑,还多了一重“吉”的寓意又,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

传统习俗中的重口味是,初一这天商人们要把钱串起来绑在木杖上去击打粪堆,这个重口味叫“令如愿”,传说有商人区明者,过彭泽湖。有车马出,自称青洪君,要明过,厚礼之,问:“何所须”?有人教明:“但乞如愿”。及问,以此言答。青洪君甚惜如愿,不得已,许之。乃其婢也。既而送出。自尔商人或有所求,如愿并为,即得。后至正旦,如愿起晚,乃打如愿,如愿走入粪中,商人以杖打粪扫,唤如愿,竟不还也。

~《奇异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愿轻易得到的如愿与历经艰辛才得到的如愿同样值得好好珍惜南方人打粪堆在正月初一昼,北方人打粪堆在正月十五夜,反正商人(或想如愿的人)必须在过年的高潮日把自己搞得一身粪味初七.人日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正月初七是人日,这一天人们要吃由七种蔬菜煮成的菜羹;剪小纸人(有钱人用金箔也行)贴在屏风上、戴在头上,亲朋互赠自己亲手做的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文化人最擅长的手艺就是爬到高处写几首酸诗习俗也有变化,虽然大家都认可“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

~《问礼俗》。但今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猪……七日不行刑。魏晋时期人们初一早上要杀一只鸡,把鸡血涂在大门旁驱邪,但鸡的肉身却得以保留,“旧以正旦至七日讳食鸡,故岁首唯食新菜”;南北朝时期“古乃磔鸡,今则不杀”,鸡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掩着嘴偷笑那位,你哪个KTⅤ的?十五.元宵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

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何指,乃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十五这天要祭蚕神,好让蚕神帮忙赶走偷吃蚕宝宝的老鼠。可是蚕神住在哪个方向呢大家又不是很清楚,智慧的劳动人民就想了一个办法,在门上插根杨树枝,树枝指向的地方就是蚕神住的地方,朝那个方向拜准没错帮蚕农养蚕的除了蚕神外还有一位叫“紫姑”的仙子,紫姑不但帮忙养蚕,其它事也是能帮就帮,她是一位热心肠神仙。

蚕农白天祭蚕神,晚上迎紫姑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汪意事项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整个正月的晚上到处都有名叫隐飞鸟或夜行游女的妖怪出没,这位妖怪的职业是专门偷别人的孩子,这位妖怪胆子小、眼睛瞎,只需要在家里东锤西打弄得鸡飞狗跳就能吓跑它,只要灯一灭,它就什么也看不见不能干坏事了。

但是,为了预防万一有小儿之家,即以血点其衣以为志家里有小孩的,一定要在孩子的衣服上用血做一个记号。万一孩子被偷走,方便家长向夜行游女要人正月末日夜,芦炬火照井厕中,则百鬼走。水井极阴,厕所极浊,正月三十一晚上,要用火把去照水井和厕所,可以吓跑鬼怪元日至于月晦,并为酺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乐女子在水边嬉戏饮酒濯衣,可以“度厄”~《荆楚岁时记》写的太长,以下简略2.宋人过年.韵味十足的冰火两重天腊八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寺院广施腊八粥给信众,提醒大家,快过年了哦腊日,寺院送面油与门徒,却入疏教化上元灯油钱欲取先予,喝了贫僧的粥,领了贫僧的面、油,施舍一点灯油钱难道不应该吗?嗯,就这么点?施主是想占贫僧的便宜吗?送灶王爷二十四日交年,当晚要请僧道看经、送神、烧钱纸、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送灶王爷的日子由腊月初八改在了二十四是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卖干茄瓠、马牙菜、胶牙饧之类,以备除夜之用人们从十二月就开始为过年作准备,粘牙软糖胶牙饧仍是必备甜品。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西游  造门  造梦  新年新  新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