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每次北伐都要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难万险,将士们早已身心俱疲,本来人员就不多的蜀汉,却还在不断地损兵折将,即使诸葛亮有通天本领,在此等形势下,又岂能与强大的曹魏相抵抗。二、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然成了诸葛亮的代名词,一篇《出师表》将孔明的心声表达得淋漓尽致。他为报刘备三顾之恩,担下托孤之责,尽心辅佐后主刘禅,也为了完成先主遗愿,在种种因素不利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北伐,只为兴复汉室。

“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足见蜀营可用之人甚少,因此孔明事事亲力亲为,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最终病死五丈原。三、棋逢对手,顺应天命 若论军事才能,曹魏大将司马懿的确比不了孔明,然仲达懂得韬光养晦,一个“忍”字成就了他。两军对战,蜀军远道而来,诸葛亮只想速战速决,也曾多次向司马懿发起挑战,仍无功而返。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结局是最好的吗?

小说中,我认为司马懿结局是最好的。首先,司马懿作为一个军事家,常年征战沙场,他很幸运,没有成为断头将军裹尸而还。作为政治家,对内他装病骗过并最后击杀了曹爽,清除了政敌,为司马炎称帝铺平了道路扫除了障碍,对外他拖死了孔明,除去了魏军的心腹大患。人生七十古来稀,司马懿作为汉末三国的名人,是少有的寿星,而且他身体特棒!六十多岁还纳了妾生了两个儿子。

为什么有的人讨厌司马懿?如何评价这一人物?

首先谢谢悟空邀请。之所以讨厌司马懿,是因为两晋得国不正,正统中原王朝里,最无能,最腐败,而引发五胡乱华的朝代,大一统王朝里统一时间最短,不过五十余年,而司马懿之所有能够给后世子孙打下统一天下的基础,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活的时间长而已,如果曹丕和曹睿有一个多活十年也不会有政归司马氏,三国归晋一说。生于不义,死于不耻说的就是司马氏。

司马懿,生于179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谋略深广,属于儒家学派、在曹操在位后期出仕。因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胜。得曹丕重用,曹叡在位的时候是辅政大臣。曹芳继位后,司马懿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

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司马懿最大胜算是活的久,司马懿和曹操都是篡位登基(实际上曹丕),对于篡位登基无需职指责。但在胸襟上司马懿一族远远不如曹操一族。曹爽让司马懿,回家养老。对司马师司马昭。也依旧是官禄一样领。你也可以说曹爽在政治上的幼稚,可司马懿呢?对天起誓不会加害曹爽一族。结果呢?目的一旦达到曹爽三族尽数诛杀。

夏侯霸有点眼力孤身一人(都快60了),逃亡去蜀汉。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三位魏国重臣起兵造反。而曹操和袁绍之间,斗的你死我活,曹操也把袁绍的孙子保护的好好的。和曹操相比比差的太远。再拿司马懿和诸葛亮相比。政治操守更是差的太远。诸葛亮依法行事罢黜同为辅政大臣的李严。仅惩罚他一人,依旧重用他的儿子李丰。司马懿如何处理辅政大臣的曹爽,司马懿对曹爽,先是许诺平安,然而出尔反尔,屠灭曹爽三族。

诸葛亮去世时,接班的是蒋宛费祎。司马懿死的时候,掌控权力是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是为家族着想。诸葛亮家族为国家鞠躬尽瘁,司马懿家族,篡位登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的没必须再多说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道德之下。司马懿确实缺德混蛋。虽然曹操和司马懿都是篡位,但曹操人家有底气,是自己打天下有实力,而司马懿依靠皇帝给的权力直接篡权。

历史评价司马懿是鹰视狼顾,心狠手辣,又能隐忍(这是最关键的),在曹操面前当孙子,在曹丕面前当能臣,在曹睿面前当权臣,在曹芳面前就篡位了,一位皇帝面前一副面孔。这样的臣子是非常可怕的,无论那个皇帝都不希望有这样的君臣关系。再就是二是两晋近160年没出过一个像样的皇帝。历史上公认的两个傻子皇帝东西二晋一朝一个很平均,丧失了话语权,没有机会“篡改”历史。

而两晋前后的朝代呢。汉有文景, 隋有开皇, 唐有贞观 开元 两宋宋仁宗 明有仁宣,两晋没有,开局就是下滑。没有任何开创性的革新和改变。大概存在就是一个耻辱。在《魏晋世语》里,魏明帝曹睿曾与大臣陈矫有这样一段对话。曹叡问:“司马公忠正,可谓社稷之臣乎?”陈矫说:“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陈矫的意思就是司马懿有点像魏武帝,五胡乱华的时候,灭了西晋的石勒的话就是:“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司马懿  王神  残局  终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