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率二十骑兵断后,他据水断桥,横枪跃马,向追兵挑战。曹军无人敢靠近,刘备得以顺利逃脱。此战曹操是精选军中精锐骑兵追击刘备,其中还包括了百里挑一的虎豹骑,但是面对张飞却不敢上前,可见张飞勇猛程度。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而且张飞也不是只会匹夫之勇。

刘备攻打益州时,张飞从荆州溯流而上攻打江州,在生擒巴郡太守严颜以后,严颜拒绝投降,张飞却主动释放对方,终于感动严颜,将他收服,大大减轻了蜀军的抵抗意志。陈寿也称赞张飞此举有国士之风。而在巴西之战,张飞面对张郃,以奇兵突击,大破敌军,杀的张郃弃马和十几个随从爬山而逃,被杀了一个全军覆没。张郃也是当时的名将,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却被杀的如此之惨,足以证明张飞还善于用兵。

莫把小说当正史,莽汉也有机智时,历史上的张飞究竟是怎样的?

张飞的莽汉形象和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手法有关,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都会有张飞这样一个武艺高强,但是心地单纯,鲁莽憨直的角色存在.《水浒》里是李逵,《西游记》里是猪八戒,《岳飞传》、《杨家将》里也都有这类角色,这样的角色存在就是为了小说缓和气氛,增加幽默感,毕竟越是这样的角色大家越喜欢。有时候很多得罪人的情节,作者不好安排大哥去做,因为这会破坏大哥爱深思熟虑的稳重形象,就会让这个憨直鲁莽的角色去打破僵局,制造笑料和矛盾。

在《三国演义》里,很不幸张飞就承担了这个角色,哪怕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是个白面爱作画的儒将。张飞死后被追封为恒候,这是一个很高的赞誉,因为在古代,只有开疆拓土有功,能威震低敌国的人,才可以在死后得到“恒”这个字的评价。大概是因为这个谥号,张飞被后世人认为是勇猛无敌,顺带让大家觉得他肯定鲁莽。历史上没有张飞容貌的描写,但是史载张飞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后主刘婵,如果张飞真得不好看的话,女儿嫁给后主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

关羽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他们都没有武术功底,为何后来会成为战将呢?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三个人在桃园结义。一个编席织鞋,一个卖枣贩豆,一个屠猪卖肉。后来这三个已将近中年的人,一个建立蜀汉,一个威名远扬,一个三军统帅。那么这些平民式的人物,是怎么能做到拥有顶尖的功夫,名震天下的?他们有没有拜师学艺过,这一身功夫是从何而来的呢?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关羽,曾经是河东郡解县人,后来因为战乱逃亡到涿郡,遇上刘备在家乡招兵买马,就与张飞一起当了刘备的护卫。在正史中没有提关于关羽和张飞的具体来历,后因百姓对两人忠义仁勇的敬佩,民间小说家创作出不少故事来满足众人的好奇心。

也就有了不同的功夫来历说法。他们的功夫来自于兵书秘籍。《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江表传》,记载着:“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在《三国志·吕蒙传》中也提到:“斯人(指关二爷)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左传》是一部史书,但又善于描写战争,又算是一部兵书。另外就在元代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也提到他熟读兵书:“曾把黄公三略读(《黄石公三略》,兵家上乘之略),数年久困在乡闾。

”张飞对读书人也十分敬重,《三国志》中评价:“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张飞对神机妙算诸葛亮也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可见学习兵书策略是武将的一种修养。功夫高强离不开武器的助攻。《三国志》中描写关羽斩杀颜良:“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关羽是刺死颜良的,先使用有突击刺杀功能的长型武器,之后再提佩刀斩杀他。

这场对战赢就赢在出刺之快以及武器的锋利。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张飞使用的是丈八蛇矛。《三国志》中提到的则是“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当时曹操攻打荆州,刘备逃亡江南。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张飞  个体户  县官  善于  经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