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冲火并王伦”之事,读者们向来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林冲做得对,有人认为王伦没做错。今天从王伦的角度,分析一下他的处世之道和结局。王伦忘恩负义在先王伦本是个不及第秀才,因为生活不如意,考功名又不成功,所以同杜迁一起到梁山落草。但是,王伦当初没有钱,他能活着并且做梁山寨主,完全是靠柴进的帮忙。这一点,柴进说过,朱贵说过“柴大官人自来与山上有恩”,杜迁也说过“柴大官人知道时见怪,显的我们忘恩背义,日前多曾亏了他”。

连王伦自己都认为,如果拒绝林冲,会让“柴进面上却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到底为什么呢?作者有交代。原来王伦当初不得地之时,与杜迁投奔柴进,多得柴进留在庄子上住了几时;临起身又赍发盘缠银两,因此有恩。这些都充分说明,柴进对王伦有恩情,这种恩情很大,大到王伦不能拒绝柴进的推荐信。一旦拒绝,就是忘恩负义。可以说,没有柴进就没有王伦的今天。

所以,这一层面上来看,王伦不收林冲,本身就是忘恩负义了。若论对错,也是王伦背恩忘义在先。王伦处世之道问题当然,很多读者认为,防人之心不可无,王伦害怕林冲抢他寨主之位,情有可原,何况从后面来看王伦的担心是对的。这话乍一看很对,但实际上颠倒了因果。一方面王伦不容林冲,属于忘恩负义;一方面,林冲从没有夺位之心,即便后来火并王伦,他也没有做寨主。

还有,林冲本来从没想过杀王伦,他最后也是因为实在看不惯王伦嫉贤妒能,所以才动手杀之。换句话说,如果王伦一开始就接纳林冲,尊重林冲,信任林冲,林冲必然会全心全意辅助他。林冲的初衷,就是有个落脚点,仅此而已,他对寨主之位压根没有兴趣。这一点,林冲上山时,朱贵就看出来了,他还劝谏王伦“这位又是有本事的人,他必然来出气力”。

所以,不是林冲要夺王伦的位子,是王伦认为林冲会夺他位子。为此,王伦还想留下杨志,以制衡林冲。究其根源,还是因为王伦的“被迫害恐惧症”,与林冲无关。打个比方来说,也许更好理解一些。假如某位大臣很忠心,但是皇帝却怀疑他要造反。为此皇帝不断敲打大臣,派人监视大臣,甚至找各种理由刁难大臣,一心要诛其三族。其他人不断劝诫,皇帝却不听。

大臣实在受不了,也为了全家人性命考虑,最终反出国都,甚至到其他国家了(比如伍子胥)。结果皇帝对众人说:你们看,我就说他有造反之心,现在应验了吧?咱们能据此说,这位大臣不对吗?当然不能,因为本质还是皇帝的问题。没有他的多疑,大臣不仅不会造反,反而会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我们再看看晁盖和宋江。晁盖有一定的本领,但武艺难挡林冲,谋略逊于吴用,道法不如公孙,水性也比不上三阮,他统治梁山时,怀疑这些人了吗?没有。

宋江只是有魅力,名声好听,武艺、谋略和道法也不高,御下高手更多,他也没有怀疑甚至排斥其他好汉。所以,王伦的处世之道本就有问题。梁山不是王伦的家还有人说,梁山是王伦的,他不想得罪官府,只想安心过个小日子,所以他拒绝、接纳别人,都是自己的权力。实际上,这又是一种错误的论调。因为,梁山从来不属于王伦。从朝廷角度来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土地都是朝廷的;从江湖角度来看,谁有本事谁有能力,谁就能占据山寨。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梁山泊都不是王伦的,否则,好汉们都去画地自治了,还要朝廷干吗?我们看看其他山头好汉的做法,也能明白王伦错了。桃花山,周通与李忠交手战败,结果他主动让位李忠做大寨主;饮马川,邓飞救下铁面孔目裴宣之后,也主动让裴宣做大寨主;对影山,本来吕方是寨主,后来郭盛前来,公然要分一一座山,吕方不允许,两人就较量武艺;还有二龙山,邓龙占住后拒绝鲁智深加入,还因此被鲁智深踢伤小腹,后来在曹正建议下,鲁智深、杨志等人杀了邓龙,夺了二龙山;最后还有房山,王庆、李助欲入伙房山,廖立和王伦一样忌惮他们,不允许他们加入,结果被王庆、段三娘杀了。

可以说,乱世之中,占山为王就是看拳头、看能力,而不是看谁先占地方,这是江湖规矩。所以,有自知之明的人会主动让位。王伦没有自知之明,本领低微,还猜忌别人,下场很惨也是早晚的事了。别忘了,落草为寇就是与朝廷作对,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招纳贤才,壮大规模,如果只想小富即安,安心做个小寨主,是不会长久的。一句话,要有大量大才,才能做寨主,才能在乱世生存。

这个道理,林冲都知道,他骂王伦时就说过。林冲拿住王伦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赒给盘缠,与你相交……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林冲的话字字珠玑,王伦的问题都被说出来了。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王伦的处世之道就有问题。

所以,作者多次在旁白即诗中,批评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傲士少宽柔”“秀士自来多嫉妒”“可恨王伦忒弄乖”“只恐身难作主人”“胸怀褊狭真堪恨”,并多次夸赞林冲、晁盖等人是“英雄”“豪杰”“贤士”“群英”等。总结王伦综上可知,王伦先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害怕林冲夺位,所以处处排挤、打压林冲,虽然接纳但毫无恩义可言。

他不明白乱世中扎根山寨需要度量和才能,又因为占据好地方而排斥群雄,所以才会落得如此结局。倘若王伦能看透这一点,主动让位,让晁盖来做寨主。这样的话,即便他排名不靠前,至少也能活得自由自在;即便不在天星之列,起码也是梁山耆老,若是不愿意招安,可以领银子回家娶妻生子;若是愿意招安,说不定还能当官,光宗耀祖。

最后一点,有人说王伦该死,但不应该由林冲杀,毕竟王伦接纳了他,算他主子。其实,这也不对,从原著来看,林冲杀王伦最合适。一方面,林冲被王伦逼着杀人纳投名状,差点被王伦赶下山,他太了解王伦的德行,对王伦怨恨也大;一方面,王伦背恩在前,刁难在后,于林冲而言根本没有恩义,林冲从不觉得王伦是寨主,也从没有把他当主子看;还有,若是晁盖、吴用等人杀王伦,那才是不合适,毕竟王伦对他们不算过分。

水浒传:王伦究竟哪里做错了,为什么会被一向能忍的林冲给宰了?

林冲火并王伦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报恩”,报恩于谁呢?是为报恩于小旋风柴进。当初林冲被发配沧州,路过柴进的庄上,是柴进慧眼识英雄,在林冲落难之时救济和帮助了林冲,为抬举林冲,柴进不惜压低自己庄上的洪教头,又在风雪山神庙后,林冲无路可走的情形下,推荐林冲上得梁山。其实,当时的梁山寨主名义上是白衣秀士王伦,实质上却是小旋风柴进,因为梁山大寨本身就是柴进出资兴办的,柴进出资兴办梁山,其目地是为了广养义士,以待时机而举旗江湖,以期恢复后周柴氏天下。

柴进推荐林冲上梁山,是识得林冲是位英雄,本意为发展壮大梁山势力,可谁知王伦心胸狭獈,容不下天下英雄,对林冲百般刁难,百般压制,以此埋下林冲怨恨的伏笔。也因王伦不能很好贯彻执行柴进建梁山的方针,梁山真正的寨主柴进也心存换掉王伦的念头。柴进为什么在林冲联合晁盖等人火并掉王伦后仍然对梁山给以大量的财力支持?按说,林冲、柴进等人除掉柴进亲自选定的寨主王伦,柴进应该反对才对,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晁盖为寨主后,柴进的支持仍一如即往,可见,林冲火并王伦是柴进授意的。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王伦  qq  水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