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50年十二月,十国之楚国宗室马希萼(楚开国君主武穆王马殷子)攻陷潭州(今长沙市),杀弟楚王马希广,自称楚王。45、950年十二月,后汉大将郭威被兵变的将士“黄袍加身”;转年正月,郭威称帝,代后汉而建后周,是为后周太祖。46、960年正月初,后周大将赵匡胤亦被兵变的部众“黄袍加身”,废黜后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登基称帝,国号“宋”,是为宋太祖。

47、1149年十二月,金平章政事完颜亮(金太祖孙)弑杀金熙宗(金太祖嫡长孙),篡立为帝。48、1206年正月,西夏宗室李安全废黜堂兄夏桓宗李纯祐,篡立称帝,是为襄宗。49、1211年八月,西夏宗室齐王李遵顼(西夏状元)废黜夏襄宗篡位称帝,是为神宗(一说李遵顼为襄宗子,襄宗死,嗣位)。50、1402年,北元鬼力赤(一说为坤帖木儿汗弟)弑杀坤帖木儿汗,篡立为大汗,废“大元”国号,改称“鞑靼”。

周世宗的托孤计划是如何失败的?

周世宗当初看错了赵匡胤?从来没有的事儿,他其实看错的是另外一个人,是这货生生打乱了周世宗的托孤计划,最终坏了柴荣的千秋大业。 但这位仁兄却最终还逃过了清算,因为即便是腆着脸上位的赵大,也不好意思惩治这个无意立了大功的“自己人”。 这人就是被后世誉为大忠臣、看似非常无辜的后周托孤重臣——范质。

“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 好评如潮的范质竟会是罪臣?会和赵匡胤穿一条裤子吗?你不是胡咧咧的吧。 看官们,咱们先别举起砖头来拍,且听我挣扎几句,看合不合理,再选择是否猛烈拍砖。首先,周世宗会是个粗心大意的主儿? 咱们都知道,周世宗年少之时,跟着后周太祖郭威(当时还是个大头兵)过的生活,生活质量那可以说是相当寒碜。

家里穷,靠谁挣钱?不是郭雀儿这个舞刀弄枪的,反而是柴荣,从小为家里精打细算,长大了还得做买卖贴补家用。时太祖无子,家道沦落,然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心思缜密,做事情,很细心。 那么对于托孤这么大的事儿,柴荣可能大意吗?面对一病不起的局面,焦虑的柴荣必然会反复推演,最终设计出一套,他自认为万无一失的托孤班子体系。

当时的情况,主少国疑,因此,柴荣留下的这个体系当中,核心灵魂不一定是绝对的忠诚,而是优先考虑绝对的制衡。 赵匡胤不可靠的可能性,肯定被柴荣考虑过,因此,他也一定会为此,设定有制约他的人。老赵与柴荣的交情铁?很多人说,人家老赵作为柴荣的心腹马仔,两人在战场上有过命的交情,因此柴荣对老赵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和信任,感情用事也是有可能的。

赵匡胤是周世宗留下的最大忠臣,这个人设成为了托孤系统中的一大漏洞,才让老赵后来钻了空。然而,这个命题根本经不起推敲。 熟悉柴荣经历的小伙伴们,但凡看看周世宗当年,如何被他老爹的好哥们、权臣王峻虐来虐去的经历,你就会明白,像周世宗这种雄猜之主,他连姐夫张永德都信不过,会毫无保留地信任这个,一直跟随在自己手下打工的高级马仔? 赵匡胤再忠贞,柴荣也不可能把他当作定海神针,因此,偏信赵匡胤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

那柴荣忙活了半天,到底是哪儿出错了呢?咱们还是先看看柴荣设定的托孤体系,虽然挺科学,但漏洞也是很明显的。一个挺科学、有瑕疵的托孤体系在这个托孤体系当中,其实赵匡胤所处的位置,确实很low。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他甚至还一度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改为归德军节度使,镇守离着京师不远的地方。我们如果仔细研究的话,会发现,对于柴荣设计的这个托孤班子成员,人员配置,其实挺科学、也非常缜密:一、托孤班子外围成员: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 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从后周版图上来看,最要害的地方无外乎就这三个:天雄军驻河北,防范契丹;昭义军驻河东南,防范北汉;淮南节度使扼守淮泗,防范南唐。注释:西面定难节度使那一块基本上靠着世袭,向来朝廷是一面拉一面打。在天下统一前,只要对方不闹腾,就成了,对他们一般要求不能太高。仔细看这三个地方的话,可以看出它们位置对于汴梁来讲,基本是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每个地方距离汴梁都差不多。

 4/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梁王  篡位  真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