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岩浆变成玉石,这一系列的变化是需要上亿年才能形成的,也正是因为玉石形成的时间需要很久,所以玉才会价值不菲。古人认为玉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1968年,郭沫若等考古专家对河北省的西汉靖王刘胜墓进行了保护性挖掘,在墓中共出土各种文物4000多件,其中最珍贵的就是二套完整的金缕玉衣。古人认为玉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所以下葬的时候会用玉石将全身进行覆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最早起源于西周,在汉代的时候是最流行的,不过,在古代普通人下葬时,是没有资格穿金缕玉衣的,只有帝王和诸侯下葬时才有资格穿金缕玉衣。刘胜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全长1.88米,总共用了2498片玉片组成,玉片与玉片之间是用金线进行连接的,共消耗1100多克金线。当考古专家打开刘胜身上的金缕玉衣时,里面并没有完整的尸身,而是已经全部腐烂变成了泥土,所以事实也证明古人的想法是错的,玉石根本就起不到保护尸身不腐的作用。

在古代,古人除了会使用金缕玉衣对尸身进行防腐以外,还会使用玉塞对尸身进行防腐,所谓的玉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就是用玉石雕刻的小物件放入人身体上的九窍里。古人认为,用玉石塞住身上的九窍,身体里的精神之气就不会外泄,从而就能起到防腐的作用。不过事实证明,古人的这种想法仍然是错误的,玉石根本就起不到防腐的作用。

玉对人的身体有很多益处长期佩戴玉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在古代的医书里也曾写过,比如《本草纲目》中就提到过:玉可以除胃中热,还可以止咳润心肺,并有滋养毛发和五脏的效果。主要的原因就是玉石里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所以人的身体长期佩戴玉,也就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并且古语还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玉长期的佩戴在身上,然后没事的时候就拿在手里把玩,让玉和自己的皮肤接触,用自己的汗水来滋养玉,这样久而久之,这块玉就变成护身符了。

这句话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但古人就是认为玉是很有灵性的,其实这也就是一种信仰的问题。玉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玉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2014年,苏富比拍卖行拍卖了一串翡翠项链,整串项链是由27颗老坑翡翠珠组成,每颗翡翠珠子的直径为19.2毫米至15.4毫米不等,就是这样一串不起眼的翡翠项链,当时拍出了2.1亿港币。

从古至今玉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尤其是在古代,普通人家根本就不会有玉,只有王公贵族才配拥有和使用玉。现如今,玉同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老话说乱世黄金盛世玉,现如今,和平年代玉的价值更是被体现的淋漓尽致。结束语古人认为玉可以滋养身心,同时也可以起到护身和防腐的效果,所以古人追崇玉石。现如今,人们追崇玉石的目的就是为了装饰和收藏。

“木石前盟”里的木和石分别指的是什么?神瑛侍者和石头是一体吗?

“木石前盟”里的木指的是绛珠仙草,是林黛玉的前身;石指的是神瑛侍者,是贾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和石头不是一体,石头只是被和尚和道士夹带在他们故事之中的一个“宝物”而已。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他们名字的含义在西方灵河岸上的三生石旁边,长着一棵绛珠草,“绛”是红色的意思,“珠”指的不是珍珠,而是泪珠,连起来就是“血泪”的意思了。

它靠着神瑛侍者的浇灌得以生存下来,后来还修炼成了一个女体。这神瑛侍者是住在赤瑕宫的,“赤”自然是红色了,“瑕”指的是玉上的斑点,也就是玉的缺陷了,所以“赤瑕”指的就是玉上面的红色的斑,是“玉有病也”,要不然后来的贾宝玉喜欢吃女孩子的胭脂呢。这个“瑛”字很有趣,它的意思是像玉的美石,像玉而又不是玉,所以神瑛侍者来到人间以后,他是“假”宝玉而不是“真”宝玉。

“木石前盟”是警幻仙界里的故事先是这个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想要趁着这人间的太平盛世去下凡为人,所以就向警幻仙子那里请了假下凡去了,看来这仙界的管理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警幻仙子知道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所以她就去问绛珠仙草:神瑛侍者对你有灌溉的恩情,你不想和他一起去下凡,借此机会来报答他的恩情吗?于是绛珠仙草也跟着神瑛侍者一起下凡去了,用自己的眼泪来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所以小说中当黛玉后来快要死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的眼泪越来越少了,那其实是她对这个恩情的偿还快要差不多够了的意思。

“通灵宝玉”是大石头的幻相,它与神瑛侍者或者是贾宝玉都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一共用了两个神话故事,一个是神瑛侍者和绛株仙草的故事,另一个就是大石头的故事了,作者是用一僧一道来将这两个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女娲炼石补天的时候,单单只剩下了一块石头没用,所以它是“无材可去补苍天”。经过了锻炼之后,大石头就有了灵性,自然也就很郁闷了,所以“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来,大石头听到了路过的和尚和道士在谈些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心动了,想要让他们帮着自己也到人世间去享受一番,在它的苦求之下,和尚和道士只好把它变成了一块美玉,还害怕人们不识货,在它上面还刻上了字。石头入世的方式,就是让神瑛侍者的化身——贾宝玉出生的时候,含在嘴里,这样它就可以“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大石头才得以“枉入红尘若许年”。

在“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的故事里,和尚和这块大石头的幻相“通灵宝玉”又见面了:“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有些人认为“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魂灵,精神等等,搞得玄之又玄,理由是当贾宝玉丢了玉以后,立刻就变得痴呆了,可那是发生在小说的八十回之后的情节,用高鹗续书中的内容,来解释作者曹雪芹的原意,这是毫无意义的。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石头  余元  这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