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日军那些将军大佐们都头缠白布和士兵一起往外冲。一直到8月26日,日军再也组织不了大的冲锋,已经冲出去的就冲出去,没有冲出去的只能等死,他们也没有弹药了。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一个日军投降,这或许让日军大本营稍微有点面子。8月30日,日军前线指挥所的小松原中将带着500名疲惫不堪的士兵杀出了一条血路。

小松原中将活了下来,但他后来又到自己师团墓地自杀了。9月16日,战役结束,苏军也没有继续猛打,他们撤了回去。因为日本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再说日军真的没有力量再打了,他们的陆军的确很不怕死,但是武器差远了,尤其是重武器和装甲武器。八、总结一下日军大本营认为:诺门坎战役是日军建军以来最大的失败。

日军战死官兵超过18000人。苏军战死官兵7974人、受伤15251人。9月24日,日军在火葬从战场收集到的尸体时,不小心引爆了尸体口袋里的手雷,两名负责火葬的士兵又被炸死。日军失败在两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重武器比不过苏军,火炮射程不远、装甲如同玩具,不过就是这些破铜烂铁,他们在中国大地上却顺风顺水,可见当时我们的工业有多差;另外一个原因,是日军太轻敌了,他们总是拿日俄战争来类比这次战役,他们对这场战役的重视程度直到最后都没有上升到必要的高度。

后来日军还想打,他们气势汹汹地从各地调兵到诺门坎,没想到苏联和德国在8月23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下把日军给闪的,心里对德国一万匹“XXX”掠过。没法子,他们也只好和苏联互不侵犯一下了。接着他们的大本营把梅津美治郎调到关东军任司令,然后,专心致志地到南太平洋打美国人去了。朱可夫借此一战扬名立万,开始了他开挂人生。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怎样才能取胜?

秦国连年伐韩,目的就是拿下上党高地,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赵国却渔翁得利,天上掉下上党这个大馅饼。所以,赵国立即派兵接手上党,秦国当然不能忍,于是也向上党派兵。你派兵、我就派兵,你增兵、我就增兵,长平之战也就不得不发了。大战得有一个过程,很少一触即发、触发就打的,都是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累积起来的。

所以,战争得有策源地。秦赵长平之战的策源地是上党,而发起这个策源的,是韩国上党太守冯亭,具体事件是冯亭举上党十七城降赵。所以,长平之战是一个过程。从战争酝酿到战争结束,持续了将近3年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赵国完全可以做出有利于己的战略设计和战略调整。但是,赵国的僵化操作,阻止了所有的可能和变数。01.秦国是战略主动方,而且很坚定战略是一个方向性的选择。

对于秦国来说,可以打也可以不打。对于赵国来说,可以要上党也可以不要上党。所以,打不打与要不要就是秦赵各自的方向性选择。对于秦国来说,从朝堂到前线,早就做出了选择,就是要打,不仅要拿下上党郡还要痛击赵国。秦国的远交近攻之策是在昭襄王时期定下的,也就是死命地揍魏国、韩国和楚国这些伸手就能够得到的国家,而重金交质齐国和燕国这些够不到的国家。

所以,打韩国、打魏国、打楚国,秦国从来不犹豫,因为大战略早就定下了。在上党之战前,这几个国家已经都被秦国打怂了,该割的地也割了、该赔的款也赔了。所以,秦国的战略趋势,就是要奔着赵国来,甚至直接大举东出、横扫天下。但是,在这之前,秦国得办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拿下上党高地。这片被太行、王屋、太岳包围的高地,直接控制着东出太行上的关键通道,也威胁着中原通道。

所以,对于上党,秦国是一定要拿下的,这不是十七座城池的问题,而是整个天下的问题。以前是出不出函谷关的问题,现在则是出不出太行山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就是上党高地。拿下上党,秦国首先就会遭遇到赵国这个强大对手。除秦以外的六大战国里面,齐国灭了一次燕国、燕国又灭了一次齐国,这俩东西不用秦国打,难兄难弟互相打着玩,就已经自废武功了。

楚国被打得迁了都城,魏国被打得大气都不敢出,韩国就更不用说了,打完了还得接着打,而且正在打着。所以,就剩下一个赵国,国力尚在,而且赵国很能打。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的武力值就没下去过,要文学风流、赵国不行,要变法革新、赵国也不行,但是要打仗,赵国至少能雄冠三晋。所以,秦国肯定要跟赵国干一仗,不干服赵国,就别想踏实地东出天下。

 8/18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武者  乱战  小伙  偷袭  之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