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云龙涎有异香,或云龙涎气腥能发众香,皆非也。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访问苏门答腊北的龙涎屿;此岛以出产龙涎而得名;随行通译费信在《星槎胜览》中有专章记述龙涎的采集和售价:“龙涎屿:此屿南立海中,浮艳海面,波击云腾。宋代称为龙涎:《岭外代答》龙涎条:“大食西海多龙,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积而能坚。

抹香鲸的粪便在现代和古代是如何获取的?它是如何被制作成“龙涎香”的?

龙涎香并非抹香鲸的排泄物,而是系其肠内异物如乌贼口器和其他食物残渣等刺激抹香鲸肠道,抹香鲸为了保护肠道而分泌的特殊物质。龙涎香是南亚海域居民偶然发现后,逐渐成为王室、上流社会的奢侈商品,并通过阿拉伯一带商人在唐代传入中国。龙涎香在唐代称为阿末香,即来自阿拉伯语anbar。段成式《酉阳杂俎》“拨拔力国,在西南海中,不食五谷,食肉而已。

常针牛畜脉,取血和乳生食。无衣服,唯腰下用羊皮掩之。其妇人洁白端正,国人自掠卖与外国商人,其价数倍。土地唯有象牙及阿末香”。宋代称为龙涎:《岭外代答》龙涎条:“大食西海多龙,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积而能坚。鲛人探之以为至宝。新者色白,稍久则紫,甚久则黑。因至番禺尝见之,不薰不莸,似浮石而轻也。人云龙涎有异香,或云龙涎气腥能发众香,皆非也。

龙涎于香本无损益,但能聚烟耳。和香而用真龙涎,焚之一铢,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座客可用一翦分烟缕。此其所以然者,蜃气楼台之余烈也”。龙涎香在宋代仍是高价奢侈品,在当时志怪小说夷坚志里,就有仿制龙涎香以牟取暴利的记载,夷坚丁志卷九:“许道寿者,本建康道士。后还为民,居临安太庙前,以鬻香为业。仿广州造龙涎诸香,虽沉麝笺檀,亦大半作伪。

其母寡居久,忽如妊娠,一产二物,身成小儿形而头一为猫、一为鸦,恶而杀之。数日间母子皆死,时隆兴元年。”,此一故事,提到了商人在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贩卖号称广州造的伪制龙涎香的情形,广州在宋元时期即为中西海上贸易的主要大港之一(其他如泉州、明州等)。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访问苏门答腊北的龙涎屿;此岛以出产龙涎而得名;随行通译费信在《星槎胜览》中有专章记述龙涎的采集和售价:“龙涎屿:此屿南立海中,浮艳海面,波击云腾。

每至春间,群龙所集于上,交戏而遗涎沫,番人乃架独木舟登此屿,采取而归。设遇风波,则人俱下海,一手附舟傍,一手揖水而至岸也。其龙涎初若脂胶,黑黄色,颇有鱼腥之气,久则成就大泥。或大鱼腹中剖出,若斗大圆珠,亦觉鱼腥,间焚之,其发清香可爱。货于苏门之市,价亦非轻,官秤一两,用彼国金钱十二个,一斤该金钱一百九十二个,准中国铜钱四万九十文,尤其贵也。

”古代采集龙涎香,除了捕鲸杀获以外,多是由抹香鲸常活动的区域收集海面漂浮吴。南宋王沂孙曾作《天香·赋龙涎香》词,当然他的本意是志家国沦亡之痛,但也有提到龙涎香的采集和炮制。“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其大意为:采香之人,夜下赴云烟盘绕的孤礁,去抹香鲸的活动区域(骊龙之宫)探采龙涎(铅水)。


文章TAG:龙涎  果涎字  仙侠  游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