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不仅是当时几大政权中发展最快的一个,也是最年轻的一个,直到一统江东的时候仅仅二十六岁。在战略战术上,孙策因个性原因很善于玩小计谋,常常以小消耗换来大收益,举几个例子:其一是打笮融的时候,看到人家防御坚固,于是就诈死,从而诱敌深入一举将其击溃;还有一次是假装议和,骗来敌方勇士严與并当场杀死,导致严白虎军队吓破胆,不战自溃;再有一次就是与王朗对阵,因对方地利和城备占优势,他一时攻不下,于是明里放假消息做假象唬人,其实分军小队绕到背后出其不意直接攻城……像这种以小计谋博取大胜利的例子,在孙策是常有的事。

政治影响规划蓝图孙坚被杀后,孙策举家迁往江都。后数次到扬州拜访名仕张纮,把自己决计立足江东的策划展示给张纮,得到了张纮的认同。该策划在张纮的补充与完善下,成了孙策政权建立和发展的既定策略。决裂袁术建安二年,袁术僭越称帝,孙策趁机与其决裂,脱离了袁术的管控。另一方面攻打刘表为父报仇,从而实现了“荆、扬”可一的既定策略。

建安三年,孙策向汉庭献礼,得到汉庭的认可,被封为吴侯。奠定基业孙策乐观开朗,又善于用人,得到了兵士和百姓的拥戴,很多人都愿意为他效死。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得到百姓的一致欢迎。因而当他一统江东之后,他的政权就已经相当稳固,为之后的孙权坐拥东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何焯:伯符以勇锐摧破刘繇王朗,然能系属士民,修其政理,遂创霸业。

如果孙策周瑜不英年早逝,东吴会统一三国吗?

谢谢邀请!如果孙策周瑜不英年早逝,也不能统一天下。在当时,要想统一天下,必须在经济上有一定的财力;战场上要有足够的人力;在政治上有明正言顺的政治旗帜。汉末三国,曹魏的实力最强,号称雄兵百万,战将千员,谋士成群,虽然没有这么多,也差不多有东吴、蜀汉两国兵力的总数量。当时我国的总人口大约九千万人,而曹魏的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一半,这就给军队提供了有力的兵源。

曹操重视农耕。能保证军队将士吃饱饭。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明正言顺的征讨四方!拥护的人一定多。孙策是地方诸侯,孙策周瑜若兴兵,那就是诸侯造反,性质不一样,反对的人一定多。孙策的能力不一定在曹操的能力之上,荀彧许攸程煜等谋士的才能比周瑜鲁肃的才能不会差,说不定还略胜一筹,许褚曹真典韦等大将的作战能力,比东吴大将陆逊程普等人的作战能力要强得多……可以说就是孙策周瑜不英年早逝,也不能战胜曹魏,统一天下!。

于吉是三国中一位得道的老神仙,孙策为何要置他死地?作者有何深意?

于吉是东汉末年道家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史料记载,于吉是琅琊郡人,先前经常在吴地一带学道、布道,以符水为百姓治病;因此,于吉在吴地有很高的威望,被誉为活神仙。孙策杀于吉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演义小说中作者凭空杜撰的,不过在历史上孙策杀于吉没有演义小说中那么绘声绘色而已。在孙策看来,有一万个理由要杀于吉,因为于吉太可怕了。

孙策初平江东,士族心中不服,就出现了郭嘉预言中的许贡门客刺杀事件。大伤尚未痊愈的孙策,正在于群臣在城门楼上聚会。于吉穿着盛装前来,端着一个漆画的小匣子,说是“仙人铧”。参加宴会的将军、宾客有三分之二都跑下楼去参拜,甚至负责执掌礼仪的官员大声呵斥都禁止不了。孙策当场就大怒,将于吉关进了监牢。然而这个将军、大臣回家让自己老婆进宫找吴国太告状,请求放掉于吉。

孙策嘴上说:于吉是妖人,蛊惑人心,竟然让大臣、将军们不顾君臣之礼,前去参拜,因此要杀掉。其实孙策心中估计更多想的是,于吉太可怕了,在强大的武力面前,江东士族们依然敢于反抗自己的统治,而于吉一个小小的道士,竟然比自己深得民心。孙策杀于吉,与其说是嫉妒,还不如说是忌惮。一个道士在民间的小恩小惠,造成的影响力,远远高于孙策自己通过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威望。

在吴国太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诸将、大臣们联名上表求情,无疑进一步坚定了孙策杀于吉的决心。此时,孙策杀的不仅仅是于吉了,而是于吉后面代表的那些敢于挑战自己权威的人心。所以说,到了此时此刻,于吉必须得死了。在小生看来,于吉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些人,这些于吉们太可怕了。在于吉盛装出场的时候,让小生不由得三国时期另外一个人物,那就是左慈。

左慈在当初曹操、刘表都想杀掉他,都认为其是妖人,善于蛊惑人心。这就要追究在这段时期,道士为什么这么不受待见。追根究底,就是道士太会收买人心了,当初张角的席卷大半个国家的黄巾军起义,就是依靠道术聚集民心的。而且,此时此刻,割据汉中的张鲁,就是依靠“五斗米”教收拢人心,达到割据的目的的。小生说,于吉们太可怕了,是有原因的。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君临天下  塔防  六星  左慈  孙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