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由此可见,他的确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专业词人。(2)郑振铎先生的话说,是一个“职业的词人“。(3)一代词宗唐圭璋先生明确地肯定“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是宋词昌盛的奠基人”。虽然在他50余岁时,或迫于生计,或屈从家庭的压力,仍然走上及第仕宦之途,但终70余岁之一生,大半生是以创作词曲为专业,他传至后世的除了《煮海歌》等个别诗作外,惟有二百余首词作。

这些词作的数量与质量是他之前的词人无法比拟的,他的词集《乐章集》也“是第一部文人词专集”。因而他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荣称为我国词史上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和作家。这一看法几乎成为专家学者们的共识。柳永也是词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在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文人当推柳永。慢词是相对急曲子而言的。

在敦煌发现的唐琵琶谱中,有“慢曲子”之名。其特点是舒缓袅娜,调长声曼。慢词是依慢曲子填写的歌词。从今存的词牌上标明了“慢”字的词来看,它的字数一般较多。若以《类编草堂诗余》的说法为准:五十八字以下为小令,九十一字以下者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者为长调,有的慢词则为中调,如《卜算子慢》只有八十九个字。可知,慢词与长调并非一个等同的概念。

然而,人们多将慢词与长调合为一谈。若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标准,《乐章集》中的慢词当为一百零三首,占柳词的总数的一半。这个比例在词家中是极为罕见的。据《钦定词谱》所言,柳永共创新调十八个,其中绝大多数是慢词。北宋之初,沿袭花间、南唐之风,是令词的一统天下。只有到了柳永手里,才大量创作慢词,并广为传唱,真正开创了宋词的新天地。

薛砺若先生的《宋词通论》肯定地说:“北宋慢词真正肇始的人物,不是晏欧关聂等人,而为此`失意无聊,流连坊曲’的柳三变。”热情地称赞他“是北宋慢词造始的人物,是词家革命的巨子”。宋词发展的第二期——“是花之怒放时期、是创造时期,同时也是北宋词最灿烂、最绚丽的时期”标定为“柳永时期”。确实,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慢词的大家,他的《乐章集》中一大半作品属慢词,达140首左右,令词反而为数甚少,这是他之前的词人无法比拟的,也是他之后的词人难以比拟的。

不仅在数量上如此,他还成功地打破了传统文人词含蓄短小、以比兴手法为主导的创作模式,从乐曲、体制、结构、表现手法上开创了新的途径,为宋词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他首创“以赋为词”,成功地将辞赋家的铺叙手法用来作词,开拓了词学创作的新途径——“屯田蹊径”,创造了一套适合慢词长调的表现手法,被人称为“柳氏家法”。

因而,柳永在词史上完全是一个名实相称的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开创理俗词派的代表词人。词原起于民间,敦煌曲子词充分反映了词的草创时期的面貌,保留了民间理曲俗词的本色。但进入文人手中之后,词走上了雅化的道路。到了柳永时,由于他长期流连街坊巷曲,并成为替歌妓、乐工创作的职业词人,为了适应市井歌妓的演唱和市民阶层的欣赏,他“以俗为美”,在词的语言、结构与风味上,更多地继承、发扬了民间词的俚俗本色,将词从士大夫文人的沙龙引向了市井街巷的广阔天地,开创了宋代的理俗词派。

《四库全书总目·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宋人也早已指出柳词近俗。如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骸骸从俗,天下咏之”。黄异《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亦云:“(柳永)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便俗,故市井之人悦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云:“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言其传之广也。”诚然,柳词语言通俗,不避理语,易唱易记,深为广大市民阶层喜爱,因而流传最广,传播最远。可见柳永理俗词的魅力与流行的状况。第二、柳永的贡献柳永的贡献主要在哪些方面呢?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点:一是词的题材领域的大幅度拓展。和柳永同时的晏殊、张先和欧阳修等贵族词人,虽然也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佳作,但是在题材方面,并没有超出西蜀词和南唐词的范围,多数都是娱宾遣兴、流连光景之作。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醉资游  醉游  汉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