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大幅度地拓展了词的题材领域的是柳永。是他第一次真实地、多角度地描写了当时朝野上下的晏安游乐与大都市的节物风光,把“仁宗四十二年太平”光景纳入自己的艺术视野,所谓“升平气象,形容曲尽”,是他第一次以平等的、同情的心态描写歌妓的悲惨生活和不幸命运,为歌妓的从良、自由和解放而大声呼喊;是他第一次以慢词的形式咏史怀古,气势苍莽,感慨深沉,从而为此后的咏史词和怀古词导夫先路。

二是词的语言的进一步丰富。唐五代以来的词的语言,主要是两个来源。一是诗的语言,所谓“就唐人诸家诗句中字面好而不俗者,采择用之”,如温庭筠、冯延巳、李煜、晏殊、张先、欧阳修诸人就是这样。另一个来源是市民口语。如唐代民间词,以及韦庄、尹鹗等人的部分篇什。就柳永的全部歌词来考察,于中自然不乏传统的词赋语言,但是通俗、生动、泼辣的市井语言却占了多数。

这就不仅从另一个方面大大地丰富了词的语汇,使之获得了更多的生活感与现实感,找到了语言艺术的源而不是流,不仅亲切、平易、明白家常,使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读者和听众,而且昭示了中国文学及其语言的新的发展方向——由雅而俗,由贵族化而平民化。三是慢词的大量创作及其一系列艺术法则的初步建立。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来首。

宋初词坛,词人习用的仍是小令。据统计,张先、晏殊和欧阳修分别存词164首、136首和241首,他们所作的慢词分别为17首、3首和13首,仅占其词作总数的10.3%、2.2%和5.4%;柳永存词212首,所作慢词竟达125首,占其词作总数的58.9%,居唐五代宋初词人之首。为着配合慢曲在音乐上篇幅大大加长的特点,柳永在吸收汉魏六朝抒情小赋和民间慢词之营养的基础上,创造了慢词的铺叙手法,以赋为词,层层铺叙,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又首创领字和双拽头等等,为以后的词人开启无数法门。四是平民风格的重建与平民意识的发扬。词,本是起源于民间的一种通俗的音乐文学样式,自从中晚唐以来的文人染指之后,这种文学样式便渐渐地丧失了它早期的真率、通俗、质朴与刚健的平民风格,而在雅化、诗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是到了柳永,才真正把它从贵族的歌筵舞席再次引向勾栏瓦肆、山程水驿乃至一切有井水的地方,扩大了它的社会基础,恢复并加强了它的平民色彩。

他以自己的真率、朴素、清新的词句,以对普通市民的生活、情感与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发自内心的对于人生忧患的深沉感喟,一扫贵族词坛的典雅、雍容、无病呻吟和装模作样,闪现着平民意识与人文精神的光芒。这四个方面的突出贡献正是当时的贵族词坛所缺乏的。宋词之开始具备自己的品格与面貌,即以这些重要的突破为表征。结论:柳永的“三个第一”是无可置疑的,它是宋代词坛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国词曲发展史上一个突出而罕见的现象,可将其命名为“柳永现象”。

“柳永现象”的出现是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的。它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能充分反映社会面貌、能细致表现复杂情感的慢词长调繁盛的新时代;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通俗文学与传统雅文学分庭抗礼的新时代;它也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商业经济高度繁荣,市民阶层大为壮大,职业文人开始出现的新时代。

古诗词中有哪些很潇洒的诗句?

说道古诗词中潇洒的诗句,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代诗人李白。他的很多作品,一如他的性格,飘逸、逍遥、潇洒。当然,其它的古代文人,也有很多此类风格的作品呈现。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瞧,忧愁中不乏潇洒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別校书叔云》二: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瞧:即伤感又优美潇洒李白《听蜀僧浚弹琴》三: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瞧:追忆曾经,潇洒如梦杜牧《遣怀》四: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瞧:前两句多唯美,后两句多潇洒吴均《与朱元思书》五:休公为我设兰汤,方便教人学洗肠。

自觉尘缨顿潇洒,南行不复问沧浪。瞧:第四句,多潇洒吴融《南迁途中作七首.访贯休上人》六: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瞧:即有趣又心酸但更潇洒,想来这也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决定的吧。唐伯虎《除夕口占》好了,我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真的喜欢潇洒风的古诗词,就多去读读李白的诗句吧。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你认为谁才是第一诗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到底谁才是第一诗人?没有严格的标准区分谁是第一诗人,但是一定要区分的话,有一个方法,就是可以看看这三个人对于后人的影响谁最大;后来的诗人学习作诗,学谁学的最多;既然三个人都伟大,那么谁的缺点或者短处少一点。一、生前影响李白大一些李白和白居易在生前影响比杜甫要大一些,李白似乎更加风光,免试保送入朝当官,虽然只是虚职,但是名扬天下,人称谪仙人。

白居易是货真价实的进士出身,与元稹在当时相互唱和,无人不知,被世人称之为元白体,甚至有人将其诗作纹身;李白和白居易活在当下应该是周杰伦吴晓波一样的明星人物。相对来说杜甫就坎坷的多,即使献上三大礼赋,得到玄宗肯定,也没有过李白和白居易的高光时刻,和李白在一起,就像月亮旁边的一颗星星。二、从诗的角度看,身后影响杜甫大一些 元稹给杜甫写过墓志铭: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

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并且把李白和杜甫做了对比: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这里说的不仅仅是社会影响了,从诗作来看,元稹推崇杜甫有一句:“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所以杜甫被人称为:集大成者。

这是个人的天赋与努力,也是时代发展、诗体进化的原因,在杜甫手里诗的各种体式几乎都有完美的作品,这一点,李白比不了。相对于白居易来说,杜甫已经攀上了高峰,白居易晚生了几十年,继承居多,开拓见少。另外李白和白居易特别是思想内容上都比不了杜甫。三、谁的作品缺点少一些我以为还是杜甫,论长处,三人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李白绝句被很多人认为胜过王昌龄,歌行体和乐府无人能比,但是律诗略为逊色,特别是七言律流传下来仅仅8首,少有佳作;白居易新乐府写人间疾苦,长恨歌琵笆行更是长篇的千古绝句,但是有人认为过于俗:苏轼 《祭柳子玉文》:" 元 轻 白 俗。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诗﹞以气韵清高深眇者绝,以格力雅健雄豪者胜。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皆其病也。相对来说,杜甫被批评的最少,几乎都是溢美之词,无论近体古体、绝句长篇都有唐朝顶峰之作,诚如元稹所言: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结语我喜欢李白的飘逸和大气、也喜欢白居易“老妪能解”的雅俗共赏,虽然杜甫诗的沉郁顿挫让人感觉有些沉重,但是学诗一定从杜甫学起,这是三个人最大的区别。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醉资游  醉游  汉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