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细节怎么操作,史料并无记载。明朝帝王的种种举动,摆明了是不信任文官集团。难以说出曹雪芹在创造贾宝玉人物形象的时候,是否参照了这位同样性格乖张的帝王。但胡彦斌本能的用唐伯虎的诗句形容明武宗正德,显然是根据历史做出的分析。来了三国,不去四川蜀国逛逛,怎么行?蜀国风光有好山有好水,才能孕育人才。

明武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何炅 《看穿》 , 《正德演义》片尾曲这首歌的创作者胡彦斌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还没有拿到《正德演义》的剧本。但胡彦斌本能的用唐伯虎的诗句形容明武宗正德,显然是根据历史做出的分析。史书上的明武宗和真实的明武宗大相径庭,在史书中他是性格乖张,大逆不道的薄德君王,评价极其糟糕,但在真正的历史中。

明武宗算不上彪炳千古的帝王,他的为政举措只能算的上及格,但却是一个令人向往,可亲可爱的君王。虽然《明史》的真实性和参考价值在今人眼里不断被怀疑,但参考价值还是有保证的。《明史》评价道: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

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大体意思是:朱厚照在武功上确实有突出表现,但是因为太贪图玩乐,还任用宵小,导致朝纲紊乱,还好有他爹的遗产和群臣奋力补救,国家才不会亡。假如朱厚照这小子跟他爹一样,明朝早就天下无敌了!值得注意的事情是,《明史》中记载明武宗朱厚照在应州大捷中只歼敌一人。

而《明实录》记载中伤亡数据是:杀敌16人,自身伤亡500余。其中明武宗亲自杀敌一人。而《明实录》中又记载,双方十万大军来回激战3天3夜,之后蒙古人就不敢再来犯边了。试想君王御驾亲征,激战3天3夜,结果就杀了16个蒙古兵,流氓痞子聚众斗殴都可能死这么多人!然后蒙古人就不敢再来了,逻辑说得通吗?虽然也有可能是没有斩首不算级,也有可能是遭遇战太多导致伤亡难以统计。

但部分近代学者还是推论,应州大捷中明军至少伤亡敌军过万人。明武宗也靠着这场大捷,以及对国家边防事业的极度关心,获得了“武”的庙号。但想要靠这个字眼理解这位难得的君王,显然是不可能的。难以说出曹雪芹在创造贾宝玉人物形象的时候,是否参照了这位同样性格乖张的帝王。不同的是,贾宝玉冲破的是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站在朱厚照对立面的,是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文官集团。

在文官权力独大的政治背景下,明朝中晚期的君王只能有两种办法集中权力,一种是任用中官(宦官),另外一种是想办法避免和群臣直接会面。在实际虚君制度下的明朝,表现最好的是万历,在千古一相张居正死后,明帝国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万历依靠宦官集团和对帝国财政的极度关心,让小冰河期的明帝国仍然坚挺过来,百姓依然安居乐业(然后后金政权兴起于万历,所以明史中说明亡始亡于万历)。

表现最差的就是崇祯,因为他低水平的政治手段,使得和崇祯和整个文官集团彻底决裂,失去了掌控帝国的实际权力。那正德呢?正德的解决办法其实也不外乎以上两点。一、设立豹房。在朝堂外新建一套办公室,或者是在边关办公。避免了皇帝和文官集团的直接对峙,更有利于遥控整个帝国。二、任用以刘瑾为首的中官制衡文官。但中官的教育水平实在堪忧,刘瑾因为低劣的政治水平被批倒下台。

明朝帝王的种种举动,摆明了是不信任文官集团。因此在文人士大夫的眼里,这样的君主让纲常紊乱(这里的纲常=文官掌握国家权力),是罪大恶极的昏君!因此,在史书中,正德皇帝被批倒批臭,形象如同地痞流氓一般。豹房成为了淫乐宫,刘瑾等中官成为了奸佞。(实际上确实是,但背后有士人们的政治意图)所以,应州大捷才被文官可以抹黑成这副德行。

在整个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背景下,正德皇帝对西方世界非常向往,他接见过葡萄牙的冒险者,还学会了葡萄牙语。但这仍然不能改变整个帝国故步自封的结果。朱厚照在位期间,百姓算不上富足,但也因为良好的政策不至于饿殍满地。刘东阳、杨廷和、杨一清、刘健、谢迁等人被重用,正德朝人才济济。如果算是为政,正德只能算的上是及格。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略地  塔利班  帝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