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第一排也是荣誉的象征,证明自己是军中的精锐。三、有这么一句话“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居然被选为了第一排,就没得法子了。怕也没用,如果跑的话,就得被后面的自家兄弟砍死,死在自己人手里,还不如拼死多杀敌。四、富贵险中求。古代很多时候都是斩首计功授爵,你越在前排,可能杀敌就越多,捞的好东西就越多,立的功劳越大。

有人说传统武术不实用,那为什么古代人能够杀人、打仗?

一项技能能否提高乃至登峰造极,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习练者能否在练习中得到正确的反馈,不断在反馈中修正自己,从而不断的提高。对于武术来说,一个技术和训练方式是不是贴合于实战,需要不断在实战中进行反馈修正,让那些华而不实和低效的训练方法和技术被淘汰,培养起真正适合实战的精神意识状态。二是在这一行业必须要有真正的筛选以及淘汰机制,让有真本领的人能够脱颖而出。

对武术而言,擂台比武和古代的战场就是这种筛选机制,成为冠军或者成为战场的幸存者本身就可以说明他是有真本领的人。反观现在的有些传统武术,不注重实战,不懂得在实战中反复修正自己的技能和训练方法,想当然的重复着低效的训练而不自知,而其名气是靠嘴巴吹出来,而不是靠擂台打出来的,(现在已经没有古代的那种战场搏杀)当然有真功夫的人就会少之又少!。

古人打仗,两军交战真如《三国演义》里面那样先由双方将领单挑吗?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秒传,人们掌握的知识量、认知性,已远不是古时候之人可比的。很多事物发展的逻辑性,也越来越为现代人看懂、看破。上世纪80年代初一部电影《少林寺》上映后,万人空巷。多少懵懂少年看完后,离家出走,跑到河南嵩山少林寺,梦想拜师学艺,成为一代武林豪杰。而那时真实的少林寺是什么样的呢?用破败萧条这四个字来形容不为过。

六七十年代,在国家当时“破四旧”的风潮下,读君可以想象或百度下那时的少林寺的原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总是含有些虚幻的东东的,而现实永远是现实。一部电影作品,能把人们的情绪调动的更向往美好的理想,寻名师、练绝艺,为国图强,除暴安良。诚然,这也是富有正能量的。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正义永远打败邪恶,主人公深怀各种武功绝技,荡平江湖。

但时至今天,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试问还有几人把江湖武林的演义小说,当做现实中的真实存在。看多了武侠小说,看多了武侠影视,心情愉悦之间,怕都是明白了,那只是成年人的童话。再看看现实中围栏下的拳击、散打比赛,街头斗殴的各类视频,真实镜像中,哪有什么万佛朝宗的掌法、九阴白骨爪的狠戾。有的只是现今网众常议的:这不王八拳吗?王八拳,通练者自是有快与狠的章法,少练者自是一通乱舞,反正是以求最快最简捷的击倒对方。

这,真的是现实中最本来的对殴。影视剧中眼花缭乱、你来我往的精彩对打,都是事先有编排的啊。由此延伸到古代武将对冲,读君你品再细品,生死之斗,有那么多花里胡哨吗?!武将遇良才、棋逢对手,大战一百回合到三百回合挑灯夜战,现在社会里的你,还象文化率普及低的古人那样,深信吗?!尤其双方不是用拳,用的还都是碰着即血的沙场利刃。

你觉得真打起来,双方能超过十分钟吗?五分钟都够呛。因为这是生死之博。武侠小说,世人也多知道是编篡,不足为信。可是演义评话的古人恶战单挑,现代人还是信奉多多。盖是因为武侠小说盛于清末民初,基盘很浅。评话演义的,尤其围绕历史事件展开的两军斗将,因为N百年前,就在街巷田头口口流传,惯性思维加崇尚英雄,入了今人头脑太多。

世人多有崇尚英雄情节,崇尚豪气干云、以一当百的勇猛之士。古代茶肆说书艺人也是深深抓住听众的这一心理,夸张加料去表现书中豪杰或战将的神武,代代相传,豪杰更豪,战将更猛,有的以一当十的人物都演义到以一当百、当千,因为人们愿听。尤其说书人讲到两国交锋,往往会用斗将来表现双方的胜负,实则是历史风云的简化版,说书人真要仔细表现对战双方导致胜负的各种因素,繁杂不说,还怕听众听着无趣,哪有用斗将来的简单,还不脱离故事的大脉络。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硬骨头六连  比武  打仗  领先  古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