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保卫战800壮士面临多少日军?

四行仓库保卫战时八百壮士的对手是日军海军陆战队上海特别陆战队第十大队,大约有500多人。不过此战的最大意义不在于牵制了多少敌人,而是极大的激发了抗战热情。近随着电影《八佰》的上映,淞沪会战里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淞沪会战的后期。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以后,到10月下旬面对具有绝对火力优势的日军,我军在闸北区已经难以继续坚持。

经过讨论,最终决定放弃闸北,主力部队撤退到南翔和苏州河以南,重组防线。这个决定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但是考虑到11月初国际联盟将在日内瓦召开会议,我国将在会上提出日本侵华事宜。如果在这个时候放弃闸北,在国际上影响不好。因此在决定主力部队撤离的时候,同时要留下一定部队在闸北坚持抵抗,以扩大国际影响,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所以在10月26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就通知第88师师长孙元良,要他率部坚守闸北,尽可能争取时间。孙元良对这个命令并不认可,他认为第88师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已经,损失惨重,部队已经经过六次补充,新兵极多,战斗力下降很多,孤军守卫闸北难以杀伤多少敌人,只会白白牺牲。于是孙元良反复争取,终于说服了顾祝同,最后决定留下88师一个团守卫闸北,在北站附近彭浦、真茹车站、南新线真茹镇、倪家巷等各要点布防。

孙元良在实际执行时,认为一个团还是太多了,决定只留下一个营,也就是88师524团的第一营。524团第一营下属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加上临时调来的中校团附谢晋元等人,一共是423人,后来说八百壮士主要是为了壮大声势。另外因为第一营在此前的战斗中也损失不小,战前的老兵只有一成,有两个连干脆就是从湖北通城保安团刚刚补入的新兵,如果分散驻守势必难以坚持,最后决定只守四行仓库一个点。

之所以选择四行仓库,主要是考虑这里建筑坚固,而且和公共租界只隔着一条苏州河,附近又有煤气公司的储气罐和煤气管道,一旦被炮火击中会波及租界和半个闸北,日军投鼠忌器,无法使用重武器,利于防守。这个选择还是蛮正确的,最后日军攻击四行仓库时,租界的美英驻军就极力反对日军使用大炮炮击四行仓库,极大的减轻了守军的压力。

不过由于闸北其他地区都已经被放弃,而在真如、南翔、金山卫、龙华、枫泾、浦东等地还有几十万抗日军队在继续奋战。四行仓库虽然难以进攻,但是并不影响日军进攻上述地区,因此日军也并没有在四行仓库投入太多兵力,只是下令日军海军陆战队上海特别陆战队第十大队负责进攻四行仓库。第十大队的总兵力大约有500多人,比守军兵力略多一些。

第十大队大队长是土师喜太郎少佐,接到命令以后他组织部队对四行仓库进行了几次进攻。由于不能使用大炮,四行仓库又很坚固,进攻效果不大,都是铩羽而归,最后土师喜太郎也只能敷衍了事。所以总体来说四行仓库的战斗烈度不大,在守卫四行仓库的4天里,守军有4人牺牲,21人受伤,日军有41人受伤,其中1人伤势过重毙命。

四行仓库保卫战虽然杀敌不多,但是其意义还是很大的。由于当时部队驻守分散,第一营的差不多有一半的部队在开始没有接到命令,而是随着大部队撤过了苏州河。直到一天以后他们才知道第一营是奉命留守四行仓库,这些已经过河的部队毅然返回四行仓库归队。当时都知道守四行仓库是九死一生的任务,但是第一营的官兵能义无反顾的重回阵地,可见抗战初期我军士气之高。

孙元良的第88师在南京保卫战中有何表现?

孙元良的88师几乎在南京保卫战中全军覆没。该师下辖的3个旅中,在中华门外的2个旅基本拼光了,只剩下2000多伤员,2个旅长朱赤、高致嵩殉国。孙元良让辎重营在长江边准备了200多艘小渔船,帮助部队撤退。但这2000人撤退期间出现问题,被其他部队拦住。无奈之下,孙亲自前往交涉,最终才得以放行。这被人曲解为孙要逃走,正是笑话。

令人震惊的是,这2000多先行撤退的伤员,竟然是88师唯一成建制撤退的部队。在12日17点下达撤退命令后,孙元良仍然奉命在中华门继续防守。在日军的攻击下,孙元良又死撑了2个小时。于是,该师剩下的部队又伤亡极大,日军认为中华门内的88师官兵遗体就有1000具。该师剩余部队约一二千人,从中华门向南到中山码头撤退时,日军已经封锁了长江。

最终,这些部队几乎都没有撤退成功,连孙元良自己都被裹在城中,差点死于大屠杀。至于有些家伙黑孙元良,说什么孙元良放弃部队逃走。那么请问,国军在南京有差不多10万军队。其他那么多军长都撤退成功了,只留下孙元良一个人没走成,差点把命都送了。都逃走了,为什么就他一个没走掉?这符合基本逻辑吗?88师最终成功突围出去的仅仅二三千人,师长也险些送命!之所以黑孙元良,是因为他说明一句名言:说国军消极抗日,真是天理难容!。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单兵  遗弃  战局  守卫  扭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