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听说宋人软弱,他们不是被辽国欺负,就是被西夏欺负,一味地懦弱求和。可是,在这一战中,如此多的大宋好男人,他们死战不退,杀身成仁,你还说宋人软弱吗?自古以来,一个国家软弱与否,其实和统治者有很大的关系,看看当时的宋仁宗,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软骨头,摇摆不定。一方面想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西夏问题;可是另一方面又幻想着不战屈人之兵,这是什么逻辑呢?好水川之败,大宋是败了,可是,这只是韩琦的部队败给了整个西夏的倾国之兵。

而即使大宋败了,也败的值得,因为虽然惨败,但是也给了李元昊以沉重的打击。此战过后,李元昊二话不说,收拾残兵,头也不回的就跑回西夏了,他也打怕了啊。韩琦闻听战报,急令退军,在路途中,就遇到了那些死难士兵的家属,于是就出现了前面悲戚的那一幕。战后,韩琦把败军之责,全部承担了下来。后来夏竦命人打扫战场,在任福的怀里找到了韩琦亲笔写的将令,证明了韩琦的清白,这全是因为任福不遵号令的原因。

但是无论怎么说,这一战是你韩琦亲自指挥的,你用人不当,也是责任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就全是马谡的责任吗?也是你诸葛亮不会用人的责任。但是对韩琦来说,屈辱还没完,战后,山西落第举子汉奸张元作诗一首投掷宋境,诗中讽刺道:“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落款是“大夏国尚书兼尚书令中书令张元”。

此战正是李元昊根据张元的计策实施的,这个汉奸此刻露出了得意的嘴脸。其实对这个东西,我是无话可说的,因为我怕脏了我的嘴。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年)四月,韩琦与范仲淹一同奉调回京,同任枢密副使。当时宋夏正在议和,但是西夏人态度非常蛮横,提出了很多不合理的要求。当时朝中大臣大多厌战,所以有些屈辱性的条件他们都想一切从之。

对此,韩琦给予了强烈的反对,他提出的《论备御七事奏》,和后面《陈述救弊八事》着力改变羸弱的国势,整顿吏治,选拔人才。和范仲淹提出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的改革措施,基本一致。也是,一场有范仲淹主持,韩琦、富弼积极参与的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了,这就是著名的“庆历新政”。那么改革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十条就是“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

这次改革就是针对官场的弊端提出的,前面的几条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就是怎么选拔官吏,任免官吏。规定官员必须要进行考核,靠政绩选官。但是,毫不意外的,受到了保守派的攻击,他们指斥新政官员结党营私,结果就是,1045年,支持新政的官员全部被逐出朝廷,短命的“新政”就此失败。在此过程中,韩琦被罢去枢密副使之职,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

经略北疆庆历七年(1047年)十二月,韩琦知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第二年又知定州(今河北定州),并兼安抚使,正式经略北疆。自从好水川之战后,韩琦的对敌策略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特别对于范仲淹的以守待攻的策略深以为然。对于治军,韩琦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那就是恩威并施,有功的,给予奖励,有过的,严厉惩罚,使得军纪肃然。

同时,他还仿照唐朝李靖的兵法,创造了一种“方圆锐三阵法”,命令将士日月操练,结果定州军“精劲冠河朔”。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徙知并州(今山西太原)。当时有个宦官廖浩然,非常贪婪,大肆敛财,而且仗着势力藐视王法,谁都不服。韩琦到任后,立即给朝廷上书,要求朝廷把他召回去。仁宗看到之后,立即就同意了,马上就下令把宦官召回去了,并且施以鞭刑。

可见皇帝对韩琦是非常认同的,印象也非常好。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当年欧阳修在河北的时候,就曾经上书朝廷,要求解除边界一些地方的禁耕令,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也可以供应边防军需,但是没有成功。后来韩琦再次向朝廷提出建议,皇帝才批准了,开垦了良田九千六百顷。韩琦非常在意百姓的利益,所以很受百姓爱戴。在离开定州去并州的时候,定州的老百姓都不舍得他走,把路都堵上了。

韩琦没办法,只能绕路离开,可见他的受欢迎程度。相三朝,立二帝韩琦一生历三朝,一直是朝中的肱骨大臣。从1027年的那场殿试开始,就走上了自己辉煌的人生。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韩琦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上。首先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仁宗的立嗣问题。仁宗皇帝一生有过三个儿子,不过很不幸,都在很早就死掉了。

 4/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圣瞳  择偶  太祖  标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