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的“康雍乾盛世”便是康熙帝开始创造的。康熙帝十四岁正式亲政,而就在亲政的十天之后,他便带着一群少年“布库”,在宫殿里,把入宫觐见的鳌拜活捉了,除去了专权擅政的权臣。康熙皇帝(剧照)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侵略军,三征噶尔丹,取得大胜,大大扩展了清王朝的统治版图。康熙帝设立南书房,选拔才品兼优的文臣参谋机要,草拟圣旨;他颁布《圣谕十六条》,公开宣布其施政纲领;他恢复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严肃整顿吏治;他六次南巡、三次东巡、一次西巡,注重体察民情,力避被昏官欺瞒,务实治政,是开明的君主和杰出的政治家。

康熙智擒鳌拜可以说是最能代表康熙雄才大略、胆大心细的政治才能的。康熙皇帝那么,康熙帝是如何智擒鳌拜的呢?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一直想出家当和尚的年轻皇帝福临去世了。临终前,顺治帝立下遗诏,诏令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嗣位,令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为新皇帝的辅政大臣。顺治帝去世后,索尼等四位辅政大臣在顺治帝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

四位大臣当时信誓旦旦,坚决表示忠心辅佐年轻皇帝。可是,玄烨即位之后,为了争夺权力,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逐渐展开了争斗。当时,索尼是四位辅政大臣中的领班大臣,在朝中很有影响力。索尼是清朝的四朝元老,位高权重,在朝中的影响力很大,可是,他年老多病、为人谨慎,为避开朝中争斗,他常常称病在家休息,较少过问朝中大事。

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二的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原本是跟随多尔衮的,可是,在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却站出来告发刚刚去世的多尔衮,这也算是改变立场,因此受到顺治帝重用,然而,他虽被重用,但朝中一些老臣,如索尼等,对苏克萨哈卖主求荣很反感,看不起他,因而,他在朝中也不太吃香。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三的是遏必隆,他出身名门,满洲镶黄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孙,“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第十六子。

可是,遏必隆生性懦弱,遇事无主见,只能跟随别人,不敢自己做主。在四辅臣中名列第四的是鳌拜,他资格很老,而且,战功卓著,因而很强势,他与苏克萨哈虽是姻亲,两人政见不合,常有争论,但有时为了利益,又能沆瀣一气;鳌拜有遏必隆追随,而索尼常称病在家不问政务,他变得越来越目中无人了。渐渐地,鳌拜擅权自重,骄横跋扈,后来变得目无朝纲了。

鳌拜康熙年少,在朝中缺少强有力的支持者,主要还是靠四大臣来辅佐,刚即位不久的小皇帝自然是斗不过四大辅政大臣的,幸亏还有孝庄太皇太后在康熙后面支持他,为他压住阵脚,朝中才没有乱起来。但是,鳌拜专权越来越厉害,他经常故意给康熙皇帝下马威看,包括故意处置康熙帝身边的人。比如,孝献皇后之弟、内大臣费扬古之子倭赫是康熙身边的侍卫,他仗着是皇帝侍卫,在御前常对鳌拜表现出不那么礼貌,鳌拜对此很气愤,康熙三年(1664)四月,鳌拜便以倭赫等人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等罪名,将倭赫处死。

费扬古对鳌拜极为痛恨,经常表现出对鳌拜的愤怒举动,鳌拜则以“怨望”罪名,将费扬古及他的儿子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没收其家产,并将没收来的家产送给鳌拜的弟弟、都统穆里玛。对鳌拜在朝中的专权,朝中多数大臣敢怒不敢言,但也有一些胆大的,敢于抵抗鳌拜。鳌拜想用自家比较差的地来换取的其他大臣的优质地,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对鳌拜的恶行非常气愤,极力想阻止鳌拜换地,这事让鳌拜非常恼火,于是,鳌拜便抓住机会,污蔑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误,诬告朱昌祚、王登联是“纷更妄奏”,欲将他们三人论罪处死。

康熙帝虽然年幼,但他才识过人,并颇有智谋,他心里清楚,苏纳海等三人并无大罪,是因为得罪了鳌拜才被妄加议罪的,于是,康熙帝召集辅政四大臣,询问处置意见。鳌拜十分霸道,坚持要将三人处以极刑。索尼隐忍,不想交恶鳌拜,附和鳌拜的意见;遏必隆胆小怕事,一味听从鳌拜;苏克萨哈是个老滑头,他知道自己若反对不但没有用,而且还会惹火烧身,于是,他便保持沉默,既不想得罪小皇帝,又不想得罪鳌拜。

可是,康熙帝年纪虽小,却很有主见,他不准鳌拜所奏,只批准刑部拟定的将苏纳海等三人各鞭打一百的处罚,没收了其家产。而鳌拜根本就不把康熙的旨意放在眼里,他矫旨将苏纳海等三人处死,而后,鳌拜又强行换地。无疑,鳌拜狂妄的擅权行为是对康熙的蔑视,康熙虽暂时无力抗拒,但在他心里,定是暗暗下决心,一定要除掉鳌拜。康熙六年(1667)六月,朝局发生了变化,位居首位的辅政大臣索尼病死了。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四方  皇帝  出巡  汉朝  平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