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于成化13年,从东厂和锦衣卫抽调人手增设西厂,由太监汪直统领。东厂和锦衣卫并存后,有时会争权,更多的是互相渗透,多数上层要么是亲戚,要么是党羽,乌泱泱一片,勾结成风,还是那句话,厂卫是服务于皇帝的,但不是服务于自己的,西厂的设立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事件的推动,明宪宗登帝位后,发现厂卫权势很大,与朝臣内部斗争激烈,自己并不能对厂卫进行有效控制,有一次竟然让一个名叫李子龙的妖道混到皇宫企图杀自己,宪宗觉得现在的厂承不可信任,于是让亲信太监汪直,重新选拔厂卫人员,于是汪直在锦衣卫和东厂里挑选可靠人员,成立为宪宗服务的“西厂”。

在明朝,势力如此庞大的东厂要交给宦官管理,这是为什么?

皇帝最信得过谁呢?当然是宦官了,皇后、太子都是希望皇帝早死的,只有宦官希望皇帝好好活着并且掌权。为什么两汉、唐、明都喜欢用宦官?因为安全、放心。宦官是什么?他住哪里?他住皇宫,皇宫里都是皇帝的家人,所以宦官也是皇帝的家人、佣人,从小跟他一起长大的,宦官本身不具备权力,一般作为皇帝衣食起居服务,也为皇帝传递文书。

如果皇帝权力收到威胁,他有什么选择?酷吏、宦官、女后,在没别的选择了。其中,宦官最安全的,宦官是没尊严没地位受歧视的人,皇帝给予他权力,他才能有权利,他的权力是皇帝过渡给他的,是皇权的延伸,如果皇帝不信任他了,他马上就什么都不是了,皇帝要废了他很容易,所以,他们为了权力,会积极维护皇权,做好皇帝的爪牙。

其次,宦官很难跟外臣结党、很难提拔自己的家人做官,这样就不会结党威胁皇权了(阉党是不会威胁皇权的)。再其次,宦官是直接从奴才变成宰相一级的官(掌决策权就如同宰相),这样他就没有根基,大臣忌惮他、讨好他,都只是因为他背后的皇帝,所以熹宗一死,魏忠贤就众叛亲离,阉党都带头弹劾他,宦官就像总裁私人秘书(领导司机),地位低,甚至不是官,但大家都怕他,怕什么?背后的人。

只是一般宦官是给皇帝做黑活的,是皇帝的鹰犬,所以文人这史的时候,都会摸黑宦官,宦官的形象自然不好,但对比死文官集团,宦官算清流了,至少他们是维护皇权的。不带偏见的看,皇帝让宦官领锦衣卫和东西厂才是正常的,大唐中晚期的皇帝都用宦官领禁卫军、神策军的军权了,为什么?如果让其他人领,容易不受控制。想当年,唐德宗一上台,就听大臣们说,太监都是邪恶的变态,不能用他们领兵,德宗一听,很有道理,于是用武将领兵。

结果呢?泾源兵变,5000叛军围困长安,德宗召禁卫军,没人理他,只有宦官和亲王过来,最后没办法,只有出逃,后来回来后一想,还是得用宦官。之后的唐朝神策军和禁军基本都是宦官掌控的。宝应中,还屯陕。代宗避吐蕃东幸,卫兵离散,朝恩悉军奉迎华阴,乘舆六师乃振,帝德之,更号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专领神策军,赏赐不涯。

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分别是干嘛的?哪个的势力最大?

一、 锦衣卫锦衣卫最初建立是军制比较简单,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有正规军人五千人,卫下设所,包括百户所和千户所。禁卫军共管辖卫所四十八处,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亲军卫十二个,最重要的就属锦衣卫了。锦衣卫的首领一般由皇帝信任的武将担任,职责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锦衣卫实际上分为两个职能不同的部门,一个部门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随同皇帝出巡,与传统禁卫军职责一样。

另一个负责巡查缉捕的部门,则是锦衣卫与其他各朝禁卫军真正不同所在。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认为传统的司法机构和大理寺等不实用,于是决定提升锦衣卫的保卫功能,使其变成皇帝的专属私人警察,并且拥有独立的监狱,可以自行逮捕,行刑,处决等,无须再通过一般的司法机构。锦衣卫还有一个比较知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廷杖制度是专供皇帝教训不听话的士大夫的一种酷刑,由锦衣卫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起行刑。

二、 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建立,由于不时出现建文帝未死的谣言,以及朝中大臣不支持新政,朱棣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了东厂这样一个专制机构。为什么选宦官呢?因为在朱棣起兵时,和尚和宦官都出了很大一份力,所以朱棣内心认为宦官们是很可靠的。东厂的职责“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在东厂刚建立时,东厂只有侦缉、抓人的权力,审讯犯人还是由锦衣卫负责审理,但到了明朝后期,东厂势力日益强大,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全国,但东厂的人经常为了谋一己私利诬赖良民,敲诈勒索,导致当时全国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武侠片  仙侠  首创者  鹰犬  关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