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因晾晒衣服,偶然的掉落了叉衣杆,又不偏不倚的打在了西门庆的身上。这个偶然的事件,便让西门庆惦记上了潘金莲。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此后的事情就因为这次偶然,导致了武大郎被毒杀的必然结果。武松若不出差,事情也不会急转直下潘金莲在家过着苦煎慢熬的日子,春心难耐,便试图挑逗小叔子武二郎。武松是个大丈夫,自然不会做出违背人伦的事情来。

于是,武松对潘金莲加强了警惕,旁敲侧击的提醒哥嫂谨防野狗钻篱笆。潘金莲十分忌惮打虎的小叔子,虽然很不服气,但却不敢招惹,更不敢作出红杏出墙的勾当。武大郎捉奸,被西门庆踢伤后,潘金莲乐得与西门庆偷情,不管卧床养伤的武大郎。武大郎于是警告潘金莲: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伏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

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这番话使潘金莲稍微收敛了些,但王婆这个坏透顶的女人同样感到了潜在的威胁,为自保便怂恿潘金莲下毒鸩杀武大郎。如果武松不帮县令转移受贿赃物,便不会一去四十余日,在此期间,家里便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故。假若武松不出这一趟远门,忌惮打虎英雄的潘金莲与王婆便不敢大弄,潘金莲或许就很难与西门庆勾搭上,武大郎便不会去捉奸和被毒杀。

偏巧,王婆又是个智商极高的坏女人多少勾搭成奸的狗男女,中间都有个贼媒。《喻世明言》中有篇故事,叫做“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的是男主蒋兴哥外出经商,女主王三巧儿独守空房。粮商大户陈大郎偶然得见王三巧儿,心中便放不下。于是与牙婆设计,勾引王三巧儿。这个计比《水浒传》中的王婆还毒,简直就是色中智谋第一。这牙婆先跟王三巧儿成了闺蜜,天天晚上来作陪,帮助女主解除寂寞。

这天,又留宿在蒋兴哥家,与王三巧儿睡在一床被窝里。牙婆黑灯瞎火中,尽讲些男女之事,搞得巧儿春心荡漾。牙婆乘机哄王三巧儿脱光了睡,王三巧儿为解寂寞,与牙婆光着身子相互厮磨,更加欲火如炽。忽然,牙婆要去净手,出了卧室。此时,陈大郎趁机钻进了王三巧儿的被窝里,偷奸成功。王婆的计谋也是环环相扣,潘金莲哪里提防得了?耐不住寂寞的潘金莲,在王婆的步步设计下,再度堕落。

所以,后来王婆受了剐刑,也是情节特别恶劣所致。防火防盗防闺蜜,这一条教训,对现代婚姻也是有提醒作用的。假若潘金莲遇到的不是王婆这样的坏人,或者坏人没有这么高的智商,恐怕在四十余天的时间里,武大郎不会遭此变故而丧了性命。武大郎的悲剧值得思索诸多的偶然促成了必然,假若排除这几个偶然因素,潘金莲或许没有机会与西门庆勾搭成奸。

倘若武松不是打虎英雄,西门庆、王婆、潘金莲不怕他找后账,武大郎也不会死。时间、环境、人物……等等偶然因素,导致了武大郎必然的结局。但是,这些偶然因素的爆发,却是必然中所蕴含的或者是孕育的。婚姻中的不和谐因素,是非常容易在一连串偶然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婚姻破裂甚至更加悲剧命运的结局。这样的事情是在是太多了,现实中又有多少婚姻是“天作之合”,男女高度匹配的?所有婚姻都存在一种必然的危机,也就需要时刻防止偶然的巧合而导致不幸的必然结果。

《水浒传》中,如果潘金莲没有毒死武大郎会怎么样?

水浒传中没有交代,如果潘金莲不毒死武大郎会怎么样。潘金莲不毒死武大郎仍然和西门庆鬼混,如果不毒死武大郎也没有武松杀嫂、武松大战西门庆,最终杀死西门庆逼上梁山。说书的掉泪,替古人担扰,历史的教训不会重来,死去的人没有再回来重温過去的往事,有一部书上面写了一万个为什么?悟空大师问的这个问题细细的分皙也能分皙出一万个为什么,可是《水浒》这部书已经写好流传至今。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真的如《水浒传》描述的那般不堪吗?

历史上并没有武大郎这个人,《水浒传》里的武大郎纯属虚构。现在网上有个说法,说武大郎真人原型是清河县的武植,武植小时候人家都叫他大郎,后来他在永乐年间考中进士,到阳谷县担任县令,而他的妻子潘金莲出身知府家,是一个千金小姐,两个人生活和美。后来因为一些误会被好友黄堂诋毁,谣言传播开以后正好被《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听到并借用到书里,所以在《水浒传》里武大郎形象丑陋还被戴了绿帽,潘金莲则变成了一个淫妇。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水浒  全民  武大郎  神将  晁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