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他路过淳安县,驿站招待从简,胡衙内竟吊殴驿吏,砸坏驿馆。海瑞闻讯,即令捕快将其拿下痛打一顿,并没收敲诈渔利的全部银两。然后巧妙的修书一封,连同人犯一同押解送给胡宗宪治罪。内称:此刁民胆敢冒充总督大人之公子胡作非为,明显违反胡督关于“驿费务从简”、“体恤民瘼”之官箴,败坏总督大人的官名、家风,不予严惩难平民愤。

胡宗宪看完文书,再看一眼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胡公子,连连摇头,他哭笑不得——确实是有怒发不出啊!未几,大官僚鄢懋卿“以严嵩客由中台出理八省盐法势张甚”。他由杭洲经淳安到齐云,许多州县官吏百里承迎,唯恐不周,且先有行文发至淳安,令地方好生侍候。海瑞作为一个穷郡的小县令,面对这位达官显贵即将过境,似难处置。他经过一番思考,认定“从简接送”还不如拒之为上,反正也是得罪他。

马上写信快马递送给鄢懋卿,在揭露其招摇、靡费和劳民伤财的伎俩后,毅然奉劝鄢大人深思:“淳安邑小,不足奉迎,至且见罪,愿取它道往。”意谓我这里是穷乡僻壤,请改道别处吧。鄢氏见信“忿忿然”,拂袖令官轿绕道而去。一个七品县令,敢于同炙手可热的权贵之不法行径抗争,而且直指其非,这是需要一点胆识和勇气的。海瑞后来调往兴国任知县,原兵部尚书张鳌致仕在南昌颐养天年。

其侄子张魁、张豹到兴国以买材为名,到处坑蒙拐骗,巧取豪夺,无恶不作,气焰嚣张到“白日越货”的地步。有百姓告发,海瑞派人拿下交有司治罪。二刁顽百般狡赖,加上官吏包庇,竟宣判二人无罪。海瑞对有司包庇恶人的作法非常气愤,下令再详细调查,将二人犯的种种罪行具状上报州府,并附信揭露张鳌“持贵”到处写信游说,为子侄开脱,“书谏无一衙门不重迭投递,过往赣州的士大夫无一不请脱求情”。

由于海瑞的刚正不阿,按《大明律》行事,连打带罚,最后使二犯伏法,百姓拍手称快。海瑞在淳安的另一项被人称颂的政绩,就是清理积案,平反冤狱。淳安属严州府管辖,因为他断了许多冤案,在府治属县颇负“青天”之名,因此,严州府各县遇有疑难案件,也移送到淳安县处理。如《吴吉祥人命参语》《徐继人命参语》等十余起命案,或假案、或错案、或移花接木案都十分离奇复杂,但海瑞审案认真,事关人命的案子,绝不敢马虎从事。

这种“参语”类案件,方志上有详载,后来为小说家加以改造和宣染,诸如《大红袍》《小红袍》《生死牌》等,就是以海瑞办案为题材写成的。海瑞断案如神的清官形象自此流传民间。海瑞在淳安任上两次进京,一路旧服素食,路费仅用银四十八两,其他一概裁革。他生活上不奢侈,“俸薪之外无所取”,“含辛茹苦,垂百之年,终不使廪有余粟,囊有赢金”。

在南京任吏部尚书时,由于年高体弱,“尝病延医,入视室中,所御衾帱皆白布,萧然不啻如寒生”。他有一双旧鞋经过多次修补,仍然穿在脚上。老母过华诞,他仅买二斤肉为母祝寿,总督胡宗宪听后大为惊奇,把它作为新闻传播一阵。其清廉本色可见一斑。隆庆元年(1567)海瑞官至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后又升巡抚,所辖苏州、常州、镇江等十府。

上任之初,他满以为应天地方是富饶的鱼米之乡,但后来发现江南“粮差”的繁重不仅为全国之冠,而且亘古未有,百姓穷苦得有无米下炊之虞。再加上这一时期江南又发生水灾,夏、秋频雨,田地被淹,粮米涨价,农民缺衣少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加之吴淞江下游河段,“日至潮泥,月有积累,日月继嗣,通道填淤”,而太湖又泄水不畅,遇上连雨年头,周围十万亩良田常被淹没,酿成大灾。

海瑞认识到水患的严重性,提出“吴淞江一水,国计所需,民生攸赖,修之举之,不可一日缓也”,面对严峻的治水、救灾形势,他迎难而上,决计“救民于水火”,采取了“以工代赈”之法,按工发给灾民银两和口粮,将救灾和治水两相结合,抓到了点子上。治水工程启动后,饥民云集,“得食者气力倍增”,工程进度很快,按计划疏通了从上海南跑口至嘉定黄渡间一万四千丈之河道,又疏浚常熟的白茆河,变水害为利。

这两项工程耗银六万八千余两,使“吴松江借饥民之力,而故道可通;民借银米之需,而荒歉有济,一举两得”。“以工代赈”,利在当前,功在长远,不仅解决了十几万灾民的吃饭穿衣问题,而且为日后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战胜灾荒提供了可行的经验。二嘉靖四十四年(1565)十月,在京任户部主事的海瑞上疏,论朝政得失,实则专论今上嘉靖帝朱厚熜本人失德荒政,即“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不良  尽忠  江湖  组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