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唐僧只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形像,其原型取自玄奘法师,玄奘法师为了弥补当时经文的不足,独自从西安出发,经甘肃到新疆,然后再经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行程近一万四千里。在小说中却说,他是佛祖弟子金蝉子转世,为求取真经,走了十万八千里。 《西游记》虽然取材于玄奘大师,但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基本上都是虚构的,不属于历史小说,更不应该将其误解为史实,是后人自作聪明加上那一段,看似把人物补丰满了,其实是画蛇添足。

西游记中开篇说的四大部洲,如果按地理位置分,分别对应现在什么地方?傲来国又在哪?

“四大部洲”所对应的是佛教的世界,不是人间的世界,人间的世界只是佛教世界里微不足道的一粒沙砾般的存在。佛教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等四宝组成,须弥山的周围是咸海。须弥山顶上是欲界六重天,即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天道之上是色界二十二重天。色界天道之上又是无色界四重天。

到达无色界最高处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最纯粹的精神世界。下图佛教坛城,中间须弥山,下面四大部洲。欲界包括六道,就是常说的六道轮回的那个六道: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刚才讲到欲界天道在须弥山顶,欲界的人道就是散居于四大部洲。四大部洲分列于须弥山四方的咸海之中,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东胜神洲形如半月,人寿二百五十岁,日从此出;南赡部洲形如车厢,人寿百岁,中夭者多;西牛贺洲形如满月,人寿五百岁,多牛马、珠玉;北俱芦洲是正方形,人寿千岁,无中夭者。欲界六道中的阿修罗道居于须弥山岩窟,或在咸海海滨或在海底。地狱道在南赡部洲的两万由旬以下。一由旬十一公里左右。鬼道在南赡部洲下五百由旬。畜生道在南赡部洲与人同居一部。

下图小世界诸天图解佛教的宇宙观“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一千个中千世界,一个中千世界有一千个小千世界,一个小千世界有一千个须弥世界。一须弥世界即一世界,一世界有九山八海四洲。在佛教的世界里人类实在是太渺小,小得几乎是不值一提。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说,我们在现实生活里的世界恐怕只是一个须弥世界里的某一洲而已,最有可能也就是南赡部洲。

听说《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知识十分渊博,那么书中孙悟空的佛学水平如何?他又是怎么学会的呢?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领域的优质回答。首先说结论:原著中孙悟空的佛学水准很高,甚至不排除高于唐僧的可能,这个结论看起有些惊骇,但确确实实是符合原文的。乌巢禅师的《多心经》,孙悟空的理解程度明显就要高过唐僧,一次是在黑水河唐僧只听得水声震耳心惊,孙悟空开解道: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

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

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第二次是在南山,唐僧见山势险峻,心中惊惧,再次被孙悟空以《多心经》开导:三藏道:“休言无事。我看那山峰挺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记得。

”行者道:“你虽记得,这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跟下。

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孙悟空表现自己佛学修养的地方还有不少,这里不详谈了。关于孙悟空从何处学得佛法,很大概率就是在须菩提祖师那里学到的佛经中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书中祖师出场时被称作大觉金仙(这是对佛的别称),西游一书中没有更明确的指名祖师和佛的关系,但是书中的菩提祖师作为一个三教合一的人物,同样精通佛法,他是如此授课的: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

真个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

望师父恕罪!”菩提祖师的授课方式是儒释道三家的教义各讲一段,然后看学生的理解,而孙悟空显然是有所领悟,以致于高兴的“抓耳挠腮,眉花眼笑”,这段剧情中菩提祖师便根据孙悟空的表现,认定孙悟空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可以进一步深造,问他想继续学什么,其中祖师提出的“道”包含有念佛,参禅一类的,只不过孙悟空都不学,祖师就敲了他三下,暗示他晚上三更过去给他开小灶,而祖师给孙悟空开的小灶,传授的法诀,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游记  大唐  东海  游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