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于严重违反狱规的犯人,可判处藤鞭最高12鞭,或由来狱的法官判处藤鞭最高24 鞭;我截取了一段记录中犯人被打4遍的描写(这还是打屁股的情况下):第一鞭,屁股会出现一道深紫色的鞭痕,第二鞭,屁股重叠的地方会皮开肉裂,第三鞭,屁股将彻底被抽的稀巴烂,第四鞭,屁股被打烂,被打烂的旁边的一圈是淤紫色的,流着血,皮开肉绽。

上面的两个细节:1.最高打12下(由专业人员行刑),最高达24下(有狱中法官行刑)2.情形所用的鞭子是藤鞭。而三国演义中返疆和张达是被打了50皮鞭,鞭打的部位是后背。所以他们当时也算是奄奄一息了。2.打完之后张飞下了军令。打了这50鞭子之后,张飞依旧下令来日完不成任务就杀头。这是范疆张达二人坚定了杀张飞之心的直接原因。

因为张飞真的会杀人。这不是把人往死里去逼吗?10万面白旗还有可能完成10万副铠甲,打死也完不成。一副铠甲打造一个熟练工匠,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不用说打造10万副白色盔甲,就算打造10万副盔甲。没有一年半载都完不成。所以等待范疆的结局就是完不成军令被张飞杀了。与其被杀还不如先下手为强。3.张飞之死的疑点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准备带全国之兵打东吴。

全国上下除了张飞之外,没有一个人同意的。但张飞手里当时只有1万人马,他为什么死活非要准备10万副白旗白甲呢?他也用不了这么多。深层次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张飞想借这个事杀了范疆。因为范疆是当时蜀国益州的本土势力。张飞借此事可以杀鸡儆猴。关羽马超死后,刘备的荆州势力里只剩下张飞和诸葛亮。诸葛亮又是坚决反对出兵的。

曹操为何长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他的结局如何?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曹操发出这样的感慨:“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这句话说的是谁呢?他就是“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一个很厉害的外姓大将,曾经很受曹操的重用和信赖。他有着怎样的经历让曹操如此感慨万分,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早年跟随曹操 外姓将领中不可多得的良将于禁的老上司鲍信与曹操是至交好友,鲍信在平黄巾乱战死,王朗向曹操推荐于禁有大将之才,曹操拜于禁为军司马,自此于禁跟随曹操四处征战,多立有战功。

在张绣反叛曹操之时,曹操的军营大乱,各自逃亡,于禁约束所部,且战且退,路上遇到趁乱打家劫舍的青州兵(前身为黄巾叛军,后投降曹操,曹操收其精锐为青州兵),有人建议于禁向曹操先报备,而于禁临场应变,先筑好了濠沟以防敌人进攻,等击退了敌人,再向曹操禀明实际情况。曹操夸赞于禁的做法,当时敌人来攻,相当混乱,于禁能在混乱中整顿军队,追讨抢掠的恶行,安营筑寨地坚守,真是好将领的榜样。

于禁也因功被封为益寿亭侯。随后,于禁跟随曹操破张绣、征吕布、官渡破袁绍等,于禁经常率先冲锋在前,屡立战功,在曹操称魏王之时,于禁跟随曹操已有三十年,也因功劳被封为四大将军之一的左将军,第一个假节钺的外姓大将,这一年是公元216年。救援樊城之战 本是增援之战 却成了于禁命运的转折点公元219年,坐镇荆州的关羽发动了攻打襄樊的计划,而且前期很顺利,打襄阳围樊城,樊城守将曹仁虽然坚守不出,但也快抵挡不住关羽的进攻了。

这时远在许昌的曹操急忙派人去救援樊城,作为外姓将领中的佼佼者于禁被安排带领七军去驰援曹仁,于禁虽知道不是关羽的对手,但依然接受命令带着庞德和七军出发了。也是于禁时运不济,碰上了难得的大雨,被关羽水淹了七军,自己和部下三万多人被关羽活捉 了。不管怎么样,于禁是迫于无奈降了关羽,虽然降了,但于禁并没有背叛曹操,并没有反水跟随关羽去打樊城,而是被关羽送往了荆州江陵看押起来了。

这时候庞德面对关羽的招降,缺是一副视死如归、大义凌然的形象,表示自己宁死不降,还大骂关羽,关羽知道庞德不肯降服就下令斩杀了庞德。对比下庞德的表现,于禁的投降让曹操感到很无奈,庞德是汉中之战中刚刚投降到曹营里的人物,以前庞德是跟随西凉马超的,是马超手下的健将,因生病未与马超一起投降刘备,而是留在汉中修养,后来张鲁向曹操投降,庞德顺势降了曹操。

庞德的视死如归与于禁的屈膝投降给了曹操极大的震撼,所以曹操有点不太相信,才会发出我知于禁三十年,在危难之时,反倒不如庞德的惊讶。晚年的于禁结局很是凄惨 虽回归北方却早已物是人非被关羽俘虏以后,于禁和七军三万人被送往江陵看押起来了,后来关羽败走麦城,荆州被吕蒙所夺后,于禁又成了东吴的俘虏。孙权虽然对于禁很是礼遇,但东吴的其他人对于禁更多的是不屑,又以虞翻为最,虞翻曾多次羞辱和嘲笑于禁 看下记载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

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 见《三国志虞翻传》等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自立,刘备与公元221年称帝后要伐吴,东吴孙权向曹丕称臣,为交好曹丕,孙权把于禁和三万人送还曹丕。这时的于禁已是面容憔悴,须发皆白,已是个迟暮的老人了。经过在外两年的俘虏生涯,于禁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北方,曹丕表面上安慰了于禁,并让于禁官复原职。

随后,准备让于禁出使东吴之前,先去高陵祭拜故主曹操。曹丕事先在陵墓内画了关羽水淹七军、庞德愤怒宁死不降和于禁跪降的画像,于禁看了之后羞愧不已,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但曹丕依然没解气,于禁死后被恶谥为厉侯,可以说于禁为曹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到最后还是得不到理解。结语:《三国志》评价最为中肯“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于禁治军和行军打仗还是很厉害的,但却没有从一而终,因投降了关羽,让曹操失望了,而于禁本人也并没有得到善终,最终还是被曹丕羞辱忏愧而死。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鞭笞  三国演义  乱世  酷刑  俘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