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字奉孝,是颍川阳翟人。他本来在袁绍麾下,但是鸟择良木而栖,后来他便转投到曹操帐下为其效力。他官至军师祭酒,相当于级别很高的军事参谋,受封洧阳亭侯。然而天妒英才,就在曹操征伐乌丸的时候病逝,那一年他才仅三十八岁。史书上称他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周瑜,字公瑾,出身于官宦世家。

周瑜年少时与孙策交好,21岁起便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周瑜便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管理军政大事。建安十三年 (208),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然而,建安十五年(210)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庞统,字士元,外号凤雏先生。他是刘备帐下的重要谋士,与人称“卧龙”的诸葛亮一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然而在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就这样三位颇具智谋的英才,倘若能辅佐主公到最后,可能也很难改变三国历史的走向。曹操依旧会刚愎自用,自信满满地南下。历史上依旧会有那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因为就算那时候,郭奉孝料到此行不划算,但曹操不会采纳郭奉孝的建议而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实力。

于是周瑜联合蜀军大败曹操水师,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于是接下来周瑜将会打益州的算盘,跟刘备角力。而庞统会继续在周瑜麾下效力,而不是投靠刘备。目前的形势是北方的曹操虽已大败,但实力仍在,吴国周边依然有不少其他势力对其统治造成困扰,摆在孙权面前只有一条路——继续跟蜀国合作。于是就和后来的剧情发展一模一样了。

孙刘二人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攻取益州,二人一面对抗北方的曹操,一面彼此暗中角力。后来法正会建议刘备先下手占据荆州,孙权败退,求助曹操,后来三方混战,继续大意失荆州,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其实历史的走向从来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改变的,曹魏吸取了汉朝的分封子弟导致七国之乱的教训后,严防宗室诸王,例如曹丕对曹植的严防死守。

三国时候曹魏、蜀汉都不停的南征和北伐,为什么东吴除夺取荆州却一直都没什么行动?

这是因为东吴的地缘政治决定的。东吴地处天下十三州之一的扬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万里长江从安徽芜湖到江苏南京这一段,是由南向北流向的,因此长江的东边被为江东,而这一地区也是东吴的核心地区,也是江东的由来。东吴的北边是曹魏,南边一直通到南海,东边是大海,西边是荆州。

东吴想发展,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北打曹魏,二是向西打荆州,至于东边的大海和南边的南海,东吴只能望海兴叹,因为东吴不是海洋民族。柿子都掂软的捏,北边的曹魏实力太强大,孙权打了很多次也没有打下来,在合肥之战中,孙权的十万大军还被张辽八百勇士打成一生的心病,张辽在,孙权不敢向北打,张辽不在,孙权仍打不下来,于是向北发展的战略泡汤。

那么只剩下一条路,就是向西打荆州,孙权别无选择,事实上自孙策时代,东吴就已经开始向西打荆州,赤壁之战前,孙权更是四征荆州,杀了黄祖,才拿下半个江夏郡。赤壁之战后,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将南郡借给刘备,刘备取益州后不愿归还南郡,由于曹操的威胁,刘备与孙权湘水划界,刘备将长沙郡和桂阳郡划给孙权,东吴就又向西发展了荆州的两个郡。

鲁肃去世后,吕蒙上位,主张孙权夺回荆州,在孙权、吕蒙的策划下,趁关羽在襄樊前线征战,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斩杀关羽,而刘备集团势力则彻底退出荆州。因为东吴所在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东吴唯一的发展只能向西发展,也就是荆州。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蜀汉政权的政治理想是统一天下,所以不停地北伐。而东吴政权在本土化后,只想割据一方,东吴政权主要依靠江东四大家族张朱陆顾组成,对于保家为国,东吴肯定会拼命,对于统一天下,东吴兴趣不大。

三国时代后期,在诸葛亮最后几次伐魏的时候,已经是明显是蜀弱魏强了吗?那吴为什么不助蜀呢?

中三国,是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法的年代。是魏强蜀弱却又蜀攻魏守的特殊年代。魏国强盛,但权柄已落司马氏家族,内部并不太平。蜀国弱小,但诸葛忠义辅弼,举国同心协力,精兵简政,训练出一支能攻善战的军队。诸葛亮壮怀激烈上《出师表》,欲以光复汉室为己任,五出祁山。其亲授爱徒姜维日后九伐中原,都是承继诸葛忠义精神光复汉室。

而孙权久踞江东,只求安逸自得其乐,无志染指中原。孙权晚年,更是昏庸残暴,实行酷政。东吴只想划江而治,割据一方。待到司马昭丶司马炎父子,孙权之后再无优秀文臣武将,相反内哄不断。长江犹如平地轻易被击破。东吴一再破坏蜀吴联盟,不懂得唇齿相依的重要性,一旦唇亡齿寒,蜀国败亡之日,就是东吴落难之时。孙权从"生子当如孙仲谋"那样意气奋发,到"老来糊涂"了无生气,一落千丈,全失了孙坚孙策的雄心霸气,只是默默地做陪衬,坐观蜀魏龙虎斗。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如火  局势  侵略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