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击破夏侯渊,是刘备与曹操相争汉中的战役。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展开争夺汉中的战役。这场战役如果刘备胜利,则可以占据汉中,从而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设想,进而“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形成稳固的三国鼎立局面,并为下一步北伐打好基础。而曹操如果失去汉中,则其一统天下的野心就更加渺茫了。

此役,刘备主动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驻守。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率军夺取定军山。夏侯渊与张郃兵分两路,张郃去守护东围鹿角时,遭到进攻情势非常危急,夏侯渊只好分兵去救张郃,导致最后只剩下四百名曹军精锐跟随夏侯渊。黄忠率军冲杀,金鼓振天,杀声动谷,遂将夏侯渊斩杀。曹军主将被杀,军心动摇。黄忠率军进攻曹军大营,大败曹军。

黄忠因功升迁为征西将军。此后,曹操亲率大军前来夺汉中,刘备得知黄忠斩杀了夏侯渊,说:“曹操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刘备一方面敛众拒险,同时又派黄忠、赵云往汉水截夺曹军粮草,曹操无法获胜,军队逃亡人数众多,只好退兵。据《三国志·黄忠传》: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迁征西将军。这一场战役虽说曹操大败,但就其战役性质而言,对刘备很重要,刘备因此有了更加巩固的根据地,站稳了脚跟。对曹操却并没有能伤筋动骨,因为没有影响到曹操的根本。曹魏仍然最强,稳居中原。而孙刘所占地区,在当时人看来,仍属于“夷蛮戎狄”地区。刘备获胜,遂占据汉中,又派遣刘封、孟达等占领上庸。刘备自称汉中王,并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这一来,黄忠就基本上和关羽平起平坐了。关羽当然心中会很不高兴。诸葛亮曾经问过刘备:你这么干,有没有考虑过关羽的情绪?刘备说:没关系,这个思想工作我来做。据《三国志·黄忠传》: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

”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刘备这么做,很有可能是搞的一个政治平衡,通过突击提拔黄忠,从而对手握重兵的关羽形成一种制衡。关羽“威震华夏”,严重威胁到曹魏集团的根本。威震华夏,也就是威震中原。华夏文明源自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古人以“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曹操当时占据了中原地区,荀彧曾对曹操说过"今华夏已平",也就是说,已经平定了中原。

占据了中原地区,也就相当于代表了华夏正统。那么,关羽又是怎么做到威震中原的?刘备自称汉中王后,派人去关羽驻地授予关羽官印,关羽听说黄忠居然和自己平起平坐,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反复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威胁他说:“我只是一个奉命行事的使者,您如果不接受任命,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我就这样回去。

但我为您感到惋惜,希望您考虑考虑后果,否则以后要后悔的。”关羽这才醒悟过来,接受了任命。占领汉中不久,关羽留糜芳守卫江陵,傅士仁驻守公安,乘胜率军北伐,率军攻打襄阳的吕常和樊城的曹仁。期间,关羽被庞德射伤。关羽北伐,是一场主动进攻性质的战役。如果说争夺汉中是为了拥有一块稳固的地盘,关羽北伐就是为了最终夺取天下。

曹操派于禁督率七军三万余人救援樊城。于禁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也是曹操所有的将领中唯一假节钺之人。于禁进入战场后,和庞德屯驻在樊北。其后,连续十几天大雨,汉水暴涨。关羽采取了一种围点打援的战术。关羽趁汉水暴涨的机会,决堤水淹七军,擒获庞德。关羽想收降庞德,庞德拒不投降,被关羽斩杀。于禁兵败,走投无路,主动向关羽投降。

据《三国志》: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于禁的投降,对曹营的心理震慑力是巨大的。曹操得知于禁投降,哀叹地说:“于禁和我相知有三十年,想不到面临险境,反而还比不上庞德!”当初,于禁的老朋友昌豨投降曹军,于禁把他杀了,理由是不能失节:“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但于禁自己却没有能够战斗到最后一刻,而是选择了向关羽投降。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争霸  王权  过半  一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