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到项羽处出首,说刘邦有异志,进一步印证了范增的判断。但在鸿门宴上,有了项伯的袒护,樊哙的果干,张良的智慧,刘邦的狡黠,项羽的犹豫,项庄的畏惧,导致范增计谋的失败。项羽进入咸阳后,先后火烧宫殿,但并不选择定都称王,而是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分封各路诸侯。但是由于分配不均,引起了一些诸侯的反对,如彭越因为未被封王,就打起了游击战,骚扰项羽的大后方,让项羽十分头疼。

刘邦也借机从蜀地而出,平定三秦,联合天下诸侯,以项羽杀死楚怀王熊心为名,联合起来攻击项羽。由于项羽在齐地陷入了泥潭,一时不能回军,刘邦率领五十六万大军攻破了楚国的都城彭城。项羽闻讯亲率三万精骑,绕过刘邦重兵设防之地奇袭彭城,把刘邦打得大败。此战项羽以三万之众击破刘邦的五十余万联军,项羽走上了军事生涯的巅峰,而背后正是范增之谋。

刘邦对项羽屡败屡战,逐渐丧失的信心,张良献计让他团结英布、韩信、彭越三人,形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范增客观的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汉军多而弱,楚军少而精,应该集中兵力攻占洛阳,进逼关中,从而一举打破刘邦的包围圈。但此时的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之计,对范增和钟离昧并不信任,范增愤而离开,导致背后伤旧创复发而亡。项羽此时既没有谋臣,也没有勇将,只有刚愎自用,逞匹夫之勇,成了孤家寡人。

三、乌江自刎,英雄落幕楚汉之争,项羽用勇,刘邦用智,看的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公元前203年10月,刘邦、项羽签订合约,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楚军欢舞雀跃,但是楚军刚一撤退,刘邦就背信弃义从楚军的后方发动攻击。在刘邦答应了彭越、韩信、英布等人战胜项羽之后可以平分楚地之后,完成了对项羽的合围之势。半晚时分,四面楚歌响起,项羽大惊道:“难道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了吗?”于是决定傍晚突围而出,返回江东重整旗鼓。

但是项羽到了乌江之畔时,自己放弃了渡江的打算,看到自己身边的二十六骑都不能保护,项羽决定不再返回江东。这不是怯懦者的无可奈何的逃避,而是勇敢者的人生顿悟,是英雄伟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壮举。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中。四、西楚霸王失败的原因项羽的兴灭,如潮水潮起潮落,来势汹汹,去也匆匆。总结项羽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兵法不精,以力斗智项羽是个崇尚武力人,自幼就好勇斗狠,对于兵书略知一二就不愿意再学。

楚汉相争时,竟然想到了要和刘邦决斗的办法,想靠自己的力量决定一切,但刘邦偏偏不和你斗力。以至于项羽处处受制于人,在范增离开后不久,就更加陷入了困境。二、任人唯亲,人心涣散项羽对于自己的亲族十分信任,对于功勋之臣却猜忌、离心。韩信、陈平等人原本都在项羽帐下,后来见不能为项羽所用,才投靠了刘邦,可以说这些人是项羽拱手送给了自己的对手。

对于范增、钟离昧这样的肱骨之臣,项羽也存猜忌之心,直接导致范增的离开,钟离昧也失去军权,让项羽成为了被一群无能的亲族所累的孤家寡人。三、残暴不仁,失去民心项羽性情刚烈,直接粗暴,复仇的念头让他变得残暴不仁。屠城、坑杀降卒成了常态,只知道杀戮,而不知道收买人心,导致项羽胜利越多,敌人越多。四、政治幼稚,封王失计鸿门宴上本来是除掉刘邦的最佳时机,但是项羽政治上的幼稚让他觉得自己理亏,主动放弃了除掉刘邦最好的机会。

分封诸王不仅没有达到收拢人心的目的,还让一些诸侯离心离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九江王英布的背叛。另外一个经典的桥段,就是楚汉将军对阵,项羽威胁刘邦要将他父亲烹杀,刘邦竟然说:“你我是结拜弟兄,我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非要把父亲烹杀,请分我一杯羹。”面对刘邦的这番说辞,项羽表示很无奈。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中对于项羽的说辞十分贴切、准确: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垓下之战中,韩信是如何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的?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展开决战、一决生死,这场战役为持续数年的楚汉争霸画上了句号,一代霸王项羽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而刘邦则最终登上了皇位。下面容许我简单来复盘一下这场战役。垓下之战背景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冬,楚汉双方已经在荥阳附近持续交战对峙了数年时间,由于韩信已经攻下齐国,不断从齐地袭击楚地。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宝箱  古楚  楚霸王  风俗  大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