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周瑜、鲁肃等极个别人外,张昭等人极力主张与曹操议和,实质上就是投降。因为荆州一失,孙吴就失去了屏障,几乎就不能存在啦,这也是主张投降的原因所在。荆州对于孙吴来说,恐怕比扬州更为重要。赤壁之战后,孙权把治所由镇江迁到秣陵,筑石头城,改名建业。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襄樊之战后,曹操封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南昌侯。

随后,孙权就把鄂作为都城,改名武昌,设立武昌郡。之后,孙权也是在鄂称帝,然后迁都建业。从这个过程来看,孙权是逐步把经营的重心向荆州转移,对于荆州那是势在必得。赤壁之战后,鉴于孙刘联盟的存在,孙权暂时还需要依靠刘备的势力来稳固荆州,对抗曹操。一旦孙权缓过劲来,就想讨要荆州。建安二十年(215年),趁刘备取得益州,孙权讨要荆州不成,就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刘备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三万在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由于曹操夺取了汉中,刘备恐怕蜀中有失,不得已与孙权湘水划界。孙权趁机得到了长沙、桂阳以及以前就占据的江夏。刘备暂时占据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与刘备议和后,孙权立马出兵合肥。因为合肥的重要性恐怕要超过荆州,这都是东吴的咽喉所在。孙权暂时与刘备妥协,并不是要放弃荆州,而是有更大的野心。

从孙权屡次征讨合肥无功而返来看,其对荆州也绝不会彻底放弃。只要刘备在,始终对孙权就是一种威胁。尽管有孙刘联盟,但那至多就是一张纸的事。如果曹操一旦与刘备联手,东吴的灭亡就在旦夕之间,孙权不得不谨慎。但刘备、诸葛亮对于孙权势在必得的意图,始终没有足够深刻地认识。总以为孙吴要依靠蜀汉对抗曹操,不敢与刘备真正翻脸。

湘水划界的教训早就忘记啦,而孙权自始至终却没有忘记刘备占据的荆州部分。孙权与刘备在荆州地面上,一直存在摩擦,最终导致了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孙权与曹操联手一起做掉了关羽,最终彻底夺取了荆州。这足以说明,孙权对于荆州是势在必得,不会考虑孙刘联盟,也不惧怕将来直接面对曹魏。孙权真正害怕的是曹操与刘备联手,把东吴灭掉。

襄樊之战的失败,是刘备、诸葛亮一开始就存在的战略错误。由于战略判断失误,刘备、诸葛亮对于孙权趁关羽北伐之际偷袭荆州,毫无思想准备,以至于对荆州没有一兵一卒的驰援,致使关羽惨败,失掉了荆州。再看一下刘备其他主要谋士、将领的态度吧。庞统、法正、赵云等人,都是主张放弃荆州,集中主力北上争夺雍州、凉州和关中,并以吴作为外援,牵制曹操。

这个就不详细说了,就做一个事后诸葛吧。应该说他们的主张要比诸葛亮高明许多,如此一来,蜀国的局势会相当乐观。以此看来,主动放弃荆州,送孙权一个天大的人情,让曹操把战略重心彻底放在孙吴一方。刘备趁机发展实力,等待时机。即便在关羽失掉荆州之后,就此放弃,刘备不要发动夷陵之战,而是精心经营好蜀中。那么,刘备的局势还是有挽回的余地。

至此,诸葛亮才算明白,荆州自始至终就不该是刘备所有。刘备除了在荆州失掉了关羽及数万精锐,没有得到任何利益。诸葛亮意识到了隆中对的战略是先天不足,及时修正才是正确的选择。于是,诸葛亮极力阻止刘备伐吴。但刘备依然幻想在诸葛亮隆中对所画的馅饼里,做着美梦,一心想夺回荆州。替兄弟报仇的名义,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刘备夺回荆州是他最大的目的。

这里就不去分析刘关张三兄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情义啦。不管刘备出于何种目的,发动夷陵之战,致使蜀汉彻底失去了元气。关羽的襄樊之战,最多是令刘备集团伤筋动骨,还不至于导致毁灭性打击。如果把占据荆州看作是战略错误,那么失掉荆州,也就没有失掉多少战略机遇,最多就是损失了几万人马而已。从这一点来看,夷陵之战失败,远比失荆州对蜀汉的影响要大得多。

失街亭仅仅是诸葛亮北伐事业受到了挫折,并没有很大损失,只是失去了一次战机。纵然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能否战胜曹魏也是个未知数;孙吴对于荆州是势在必得,刘备、诸葛亮没有足够的认识,致使失荆州,遭遇了巨大的损失,但战略上还是有机会的;但夷陵之战后,不仅刘备病逝,而且蜀汉精锐尽失,基本是彻底的失去了机会。自保自救、维持生存已经是十分困难,更不要说争夺天下啦。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OL  夜袭  夷陵  布阵  手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