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孙权也曾经主动征伐曹魏,都是小打小闹。无非是想赚点便宜而已,并不具备灭掉曹魏的实力,也就是说,在此期间,孙吴根本就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曹叡登基后,面临诸葛亮屡次北伐和孙权的联合夹击。但年幼的曹叡,稳坐钓鱼台,连续击败诸葛亮的北伐和孙权的进攻。不必说诸葛亮没有机会,就是孙权也没有机会击败曹魏,一统天下。

此时的曹魏不能够碾压蜀汉、孙吴,但势力还远在其上。最后,看一下蜀汉、孙吴的唯一机会在哪里?曹叡病逝,年仅三十六岁,少帝曹芳继位,由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曹芳在位初期,曹爽与司马懿还是能够合作的。尽管曹爽没有听从司马懿的建议,屡屡出兵进攻蜀汉、孙吴,都以失败而终。但蜀汉、孙吴依然没有机会灭掉曹魏。曹芳执政后期,曹爽控制了朝政,司马懿韬光养晦,不再参与朝政。

从正始八年(247年),曹爽将郭太后迁徙永宁宫之后,到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前,曹爽独自控制朝政最多不足两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曹爽专权,飞扬跋扈,曹魏朝政乌烟瘴气,这对蜀汉和孙吴来说,是唯一的机会。此时的蜀汉是费祎主政,他放弃了诸葛亮时期主动北伐的策略,改为战略防御,曾经击败曹爽的进攻,但没有主动再继续北伐。

实际上蜀汉是没有任何机会能够战胜曹魏的。而孙权此时在干嘛呢?自赤乌五年(242年)起,太子孙和就与鲁王孙霸因为储君问题争斗不休。孙权年事已高,为了继承人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也没有心思再去考虑北伐曹魏的事。曹爽专权时期,孙吴也已经进入了老年政治时期,完全丧失了称王争霸的斗志。不要说去一统天下,恐怕自保也是最大的愿望。

太元元年(251年),也就是在司马懿高平陵事变的第三年,孙权病重,次年病逝,年七十一岁。这个年龄与司马懿倒是相当,但孙权之后的子孙们可就不成器了,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比,不可相提并论。司马懿掌控了朝政后,对于蜀汉、孙吴来说,就没有一点机会啦。因此,在豹眼看来,蜀汉、孙吴在整个时期,几乎就没有机会灭掉曹魏,一统天下。

唯一可能的机会出现在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之前,曹爽专政的两年时间内。但由于孙权已进入了老年政治时期,不仅失去了斗志,也没有实力去与曹魏争夺天下。司马懿控制了朝政,曹魏宗室失去了掌控力,但曹魏国家整体的势力还在。曹魏宗室衰败仅仅是给与了司马氏机会,但司马氏并没有给蜀汉、孙吴任何机会。豹眼认为,蜀汉根本就没有机会,孙吴的机会在哪里,豹眼也没有看到。

《三国演义》中,孙权有什么下场?吴国到底毁在谁的手里?

三国,分别是:魏国 、蜀国、 吴国。其中魏国以曹操为首,蜀国,以刘备为首;吴国,以孙权为首。由此可见,孙权是一方霸主,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雄主,我们熟知的典故“赤壁之战”就是他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梁朝伟和志玲姐姐主演的电影《赤壁》里面就讲述了这个故事。孙权和曹操有过大小规模的各种交战,其中著名的是石亭之战。

孙权取得了胜利。打的魏国二十年都不敢侵犯吴国,可见孙权打仗够狠,把对手打怕为止! 难得修生养息了一二十年。然而吴国的大好环境,却因孙权在选继承人上的不明智,而使得吴国衰败。约公元241年,准皇帝之太子孙登病逝。这让孙权经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和、 孙虑、孙霸, 孙奋、孙休、孙亮,还有三个女儿。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从小聪颖伶俐深得孙权的喜爱。孙权为了培养这位接班人花了很多心血啊,到头来人算不如天算,白发人送黑发人。孙登的离世,使得孙权性情大变,曾经的英明已经被现实扼杀了,导致他晚年变得多疑、昏庸、处事缺乏明智。那么,孙登一死,太子之位很快就引来其他儿子的争夺。除了孙登,孙权最宠爱的儿子还有两个,一个叫孙和一个叫孙霸。

人选只有一个,在选谁的问题上孙权左右不下,难以定夺。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42年,孙权立年长子孙和为太子。尽管孙权内心是偏宠爱孙霸,但出于长幼排序的规矩,也只能按规矩来。而孙霸内心非常不服哥哥做了太子。一个是得宠,一个是正位太子,孙霸在亲寮的怂恿下,对太子发起了夺位斗争,一场腥风血雨的宫廷斗争大戏上演了。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枭雄  声名显赫  吴国  十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