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从来不是徐志摩,不是郭沫若,不是萧军。老先生这辈子一直把自己和家族的生存立命扛在肩头,他长袖善舞,善于通过各种交际兑换资源,应当说,自从他到了北京之后,周家一直就物质上宽裕体面,到其后期更是物质优渥,地位优越。我们可以看看他这辈子挣了多少钱。按照一份权威研究的说法,前期即北京时期,鲁迅以公务员为主要职业,到处写稿赚稿费,到大学做兼职教授。

换算一下,他在这段时期的平均月收入,相当于2009年物价水平的2万元。中期即厦门广州时期,鲁迅辞去公务员职业任专职教授,平均月收入相当于2009年的3万元。后期即上海时期,他没有任何公职,是完全的自由撰稿人。这一阶段,仅靠稿酬,月收入大约相当于2009年的4万多。▲鲁迅在北京购置的四合院我们不要忘记的是,鲁迅在几十年中还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同时还购置了很多图书,资助了很多青年。

以上这些,都没计算到鲁迅财产中。总之,在民国时期,鲁迅及其一家都是中产阶级以上的生活水平。而这些,对于不太愿意跟当时的官商同流的鲁迅来说,几乎都是他辛辛苦苦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挣来的。他做了大量的兼职,一辈子写了无数稿件,利用各种人际关系(最典型的如同乡蔡元培),为自己及家人谋出路。说鲁迅是赚钱养家小能手都说轻了,他应当算是赚钱养家的高手。

重点是,鲁迅对自己的家人从不苛刻,在与弟弟闹翻之后,他把自己在北京八道湾购买的四合院留给了周作人(一套北京二环四合院,天,得多值钱那)。行文至此,鲁迅,那个大名如雷贯耳但好像从未走近的古怪文豪,那个56岁就因为肺病早逝死后却影响无数人的老先生,你大概没那么陌生了吧。视觉艺术天才、花样文艺潮男、撩妹高手和赚钱养家小能手。

每写一部分,我都要查好几遍资料,写着写着,中途总是特别想笑,想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最后,居然写哭了……那么多的飞虫、烟火、雪花还有北京的枣树、绍兴的风筝、上海的黄包车向我密集涌来,那个矮小瘦弱,一边咳嗽一边吹着浓烟在灯下写东西的先生,80年过去了,你还好吗?生日快乐,鲁迅先生。本文为“书单”独家原创稿件,“书单”是专职帮你筛选好书,过滤烂书的公众号:20个领域的20本经典入门书7本一晚上就能读完的经典书7本适合上下班路上读的书30岁前,你最好不要错过的7本书过了30岁,我推荐你读读这7本书……48份精选书单,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单”(微信搜索:BookSelection),回复“好书”,即可提取。

王亚樵死后,他的手下都去做什么了?

1960年代,王亚樵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华克之曾这样评说昔日的斧头帮大哥——王亚樵者,皖北合肥人,前个世纪的末期,生在破产的小户人家,生活一向不富裕。清末民初,皖北出了不少大官僚、大政客、大军阀、大地主,最著名的前有李合肥(李鸿章),后有段合肥(段祺瑞),提携了成千上万的官僚、军人,纵横捭阖于北中国各省,王亚樵生在这样一个乱世,从小就秉性倔强、嫉恶如仇、敢作敢为,不屈不挠。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是年王亚樵22岁,自那时开始,他便自称朱家、郭解那样的轻财重义之士,一次次地反抗军阀暴政,一次次地遭到通缉。1920年代初,王亚樵潜入上海,接管安徽旅沪同乡会,号召皖籍工人入会,一时间入会者络绎不绝,人数达到十万之众。一次,一名皖籍工人遭到上海资本家恶意拖欠工资,工人前去索要,反遭毒打。

王亚樵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前往铁匠铺打了一百把斧头,率领一百名大汉手提百把利斧,冲进资本家大院讨要说法,吓的资本家连连道歉,当即赔付工人工资。至此,斧头帮在上海声名鹊起,连青帮大亨杜月笙、黄金荣也要惧让三分。那时,王亚樵虽是万人斧头帮帮主,但论个人财产,却时常为升斗奔走。有不知者,总认为他无知,时时受人利用,无所不为,不惜作奸犯科;而知他者,却认为他是半个知识分子,行书写得不坏,论人事也会咬文嚼字。

知他者说,王亚樵有平等思想,同情劳动者,否认一切权威。为了救人一难,经常倾家荡产,万金一掷;听人几句恭维话,也可拔刀相助,不计较后果。总之,他是一个精神豁达,乱七八糟的好人。他是喝上海乳汁长大的,说他是流氓,目不识丁,可以被人雇佣杀人,那是军统对他的污蔑。他绝不同于西方的那些黑手党组织,以制造恐怖作为生存手段,也不同于中国古老土地上的传统土匪,热衷杀人越货。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印记  昆顿  刻进  脱贫  一出  
下一篇